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溯港城基层法脉 析纠纷多元解方” 基层法律实践寻访团队走进东海县张湾乡司法所,通过旁听社区矫正工作、与司法所江主任深入访谈,实地探寻基层法律治理的实践路径。
团队首先参与旁听社区矫正工作,了解到矫正对象活动范围严格限定在本县内,需定期到司法所报到,工作人员通过定位手机对其动态进行实时监管,确保管控到位。
访谈中,江主任详细介绍了司法所的三项核心工作:社区矫正之外,安置帮教与基层纠纷调解是重点内容。安置帮教针对刑满释放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对累犯及重大案件释放人员实行 “必接必送”,普通释放人员则由村社协助开展帮教;纠纷调解聚焦家庭、邻里、经济等常见纠纷,村级调解无果时,将联合多部门下沉介入化解。
江主任谈到,基层依托村支书、网格员等 “熟人网络”,能精准掌握监管对象情况,这一优势是异地监管难以比拟的;同时也面临设备不足等问题,需联动多方协作解决。为助力特殊人群融入社会、避免再犯,司法所有每月走访、协助就业等帮扶举措,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关爱活动,智能矫正平台的应用也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
关于法学生参与基层法律服务,江主任提到,基层群众法律意识仍需提升,法学生可凭借专业优势提供助力,司法所有相关资源支撑,未来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切实服务基层法治建设。
此次实践让团队直观感受到基层司法工作的特色与价值,既深化了对基层法治实践的认知,也践行了暑期社会实践 “研学结合、服务基层” 的初衷。
通讯员 颜一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