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木双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聚焦‘造飞机、建基建、抓应用’三大核心,黑龙江的产业基础与场景优势,为这一路径提供了天然土壤。”8月3日,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主论坛上,联合飞机集团董事长田刚印如是说。
造飞机:依托本地优势,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田刚印介绍,联合飞机项目落户黑龙江后,首要任务是夯实“造飞机”的根基。企业设立工厂生产大型无人直升机,并从零开始组建研究院,专门研发适配黑龙江的机型。同时,引进十余家上游核心供应链企业,覆盖动力、传动、旋翼等关键领域,形成完整的制造体系。
“黑龙江有传统航空业的优秀工业基础、扎实的人才沉淀,还有哈工大等高校的创新人才储备,这些都是构建生态的底气。”他认为,这种生态并非简单的零件加工,而是全链条核心能力的布局,让“造飞机”从单一生产升级为产业协同。
建基建:立足同一起跑线,黑龙江有机会弯道超车
田刚印认为,当前全国低空经济基建均处于起步阶段,黑龙江与其他省份站在同一起跑线。“就像地面交通离不开高速公路、加油站,低空经济也需要配套基建支撑,同时起步的现状让黑龙江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他认为,无需因“从零开始”而观望,反而应抓住机遇,同步规划建设适配本地需求的低空基础设施,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抓应用:深挖场景潜力,释放低空经济价值
黑龙江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发展低空经济的最大优势。在农业和林业领域,依托全国最大的耕地面积与林业储备,无人机可高效完成播种、巡检等作业;在应急消防领域,城市与森林的双重应急需求,为无人机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在物流运输方面,黑龙江地大物博,空中运输能大幅缩短城乡配送时间,满足“半天达”的消费需求。
田刚印透露,联合飞机正在研发一款新机型,可搭载12人、续航4000公里,仅需6个停车位即可垂直起降,能实现“门到门”运输,4000公里距离6至7小时可达,彻底改变长距离出行模式。
田刚印认为,通过“造飞机、建基建、抓应用”的协同推进,黑龙江有望形成低空经济的规模效应与示范样板,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