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冷暖、情牵万家灯火,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改革任务,标志着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做好家庭工作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职能、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引领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根基。
深学细悟笃行,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作为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家庭家教家风为什么建设、建设成什么样、怎么样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深厚宽广的家国情怀和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治国之道,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庭篇”。
充分认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培育时代新风、培养时代新人的有力举措,也是服务家庭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必将使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更好发挥重要基点作用。
深刻领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生动体现,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球家庭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就要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让家庭文明新风尚充盈千家万户。
准确把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就要通过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服务家庭所需等,充分调动亿万家庭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亿万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家”力量。
牢记殷切嘱托,为推动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贡献巾帼力量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顶层设计不断强化,支持家庭发展的法律政策日益完善,惠及家庭的民生实事项目有效落地,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家庭工作新格局。各级妇联组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殷切嘱托,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创新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出“家庭服务巾帼行动”,妇联家庭工作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把《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纳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推动翻译出版外文版;编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阐释读本及案例汇编;出版的《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获“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销量达百万册,有声书上线10余家头部媒体平台,播放量722.9万;推出的“家国情”等系列宣传活动2024年全网传播量超133亿,“巾帼大宣讲”2024年覆盖4.6亿人次,生动讲好领袖故事、党的故事、新时代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带动家庭成员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进一步激发爱国爱家、跟党奋进的正能量。
推动家庭文明建设传播力影响力有效提升。深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累计吸引7.2亿人次参与,涌现出各类家庭典型1648万户。以“颂党恩 传家风”“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等为主题,开展家风故事宣传活动50多万场,受益群众2.5亿多人次。示范推动家风故事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1200多名学员共上家风课;进中国人民大学,108所高校130万名师生观看活动直播;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庆特别节目收视率全国同时段排名第7,20多个话题冲上热搜热榜;制播《家国筑梦 最美风行》《我爱我家》等宣传片,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推动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系统性有效提升。推动出台我国首部家庭教育促进法,牵头制定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组织编写儿童家庭德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指导手册,系统开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整合社会力量打造“幸福家”家庭教育在线服务平台,连续10年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100多万场,覆盖3亿多人次,帮助家长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培养孩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推动家庭关爱服务精准度感受度有效提升。创新推出“幸福联线”婚恋交友服务品牌,开展交友联谊活动1.2万场,服务近200万人次;举办“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全国万人集体婚礼,50个会场4万多人现场参加,登上政务微博年度“暖新闻”热搜榜首;启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实施“温暖守护”“赋能成长”“爱心助力”三个计划,形成“微爱妈妈”“邻家妈妈”“皖美妈妈”“渝好妈妈”“白海豚妈妈”“湾区妈妈”等一批特色品牌,做实做细关爱服务;将发展巾帼家政纳入6个国家政策性文件,年培训100多万人次;指导各地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3690个,配备专兼职婚调员近8万人,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推出100集生活小百科AI短视频,通过数字人“联联”分享家庭关切的卫生健康、家教育儿、维权服务等知识技能,帮助解决家庭急难愁盼,增进家庭民生福祉。
落实改革任务,在创新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更好发挥妇联组织作用
当前,我国城乡家庭正经历深刻变革,家庭规模小型化、成员流动常态化、生活方式多元化等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有着新期盼,迫切需要创新家庭建设模式、完善家庭支持体系、提升家庭服务效能。今年5月,全国妇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座谈会”,对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创新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和机制,抓好家庭领域重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联”字优势,立足党政所急、家庭所需、妇联所能,推动资源和服务更多向基层倾斜,办好广大家庭可感可及的实事,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培育好家风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妇联组织要聚焦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文明建设品牌,推动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选好典型强示范,全国和省级要精心组织开展好“最美家庭”宣传发布活动,真正把胸怀“国之大者”、弘扬传统美德、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在各领域作出积极贡献的家庭找出来、树起来,健全活动组织、联系走访、激励礼遇等机制,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家庭学习最美、争做最美。广泛动员强基础,在广大家庭中大力开展家规家训亮家风、家书家信传家风、科学家教育家风、移风易俗树家风、家庭助廉正家风、千馆万员讲家风等系列活动,与挖掘宣传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家长等群众性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基层党建活动、公共议事活动等相融合,吸引最广大群众参与,让老百姓身边可感可学的家庭典型持续涌现,不断做大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蓄水池”。讲好故事强引领,广泛汇聚巾帼宣讲员、专业讲解员、小小讲解员等宣讲队伍,挖掘整理古代先贤、革命先辈、时代先锋的家风文化资源,采取故事会、情景剧、展览展演、短视频展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家风故事进社区、进机关企业、进校园、进“三新”领域、进网络等,让优良家风成风化俗、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在深化家庭教育指导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妇联组织要聚焦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理念知识,助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阵地多元化,建好用好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发挥县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统筹管理作用,以“一个点”带动辖区家长学校“一张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图书馆、书店书屋、大篷车等,打造多样态的“家门口”阵地。推动队伍专业化,发展壮大家庭教育专家团、指导者、志愿者等队伍,推动出台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推进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推动课程系统化,根据家庭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和家长家庭教育所需所盼,持续开发制作优质家庭教育课程,逐步形成专业化、体系化的“家庭教育十万个为什么”,让家长爱学愿学、学有所获。推动服务便捷化,指导各地共建共用“幸福家”家庭教育在线服务平台,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省级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开设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进家门、送到身边、送达指尖。推动育人协同化,立足社区链接家庭、学校、社会育人资源,促进阵地共建、工作共促,推动形成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目标同向、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育人模式,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时代新人。
在强化儿童关爱服务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妇联组织要聚焦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筑牢儿童保护网。落实国家政策,充分发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深入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出台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举办中国儿童发展论坛,出版儿童蓝皮书,促进儿童权益更有保障、人生更加出彩。做实结对关爱,有序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稳步扩面,力争实现爱心妈妈与生活、学习、身心健康存在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服务基本覆盖;开展示范培训和分片区交流,建立师资库、课程库、案例库,点亮“全国爱心妈妈驿站地图”,探索寄宿制学校开展关爱服务有效模式,推进关爱工作精准化规范化机制化发展。办实公益项目,常态化开展寒暑假期儿童关爱活动、巾帼志愿敬老爱幼关爱服务,深化“春蕾计划”“阳光驿站”“爱在开端”等儿童关爱项目,举办“助残暖冬”“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等活动,推动扩大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覆盖面,让孩子们共享蓝天、向阳生长。
在培育新型婚育文化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妇联组织要聚焦帮助青年群体解决婚恋难题,积极探索推进移风易俗、倡扬婚育新风的有效模式。强化婚恋交友服务,深化“幸福联线”服务品牌,上下联动以“文旅+”“运动+”为特色,举办“爱在”系列交友联谊活动,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走出家门、结交朋友;动员基层妇联主席、执委和巾帼志愿者担任公益红娘,举办公益红娘培训和风采展示,更好为单身青年特别是农村适婚群体牵线搭桥;组建婚恋指导专家团,依托央视频“幸福课堂”栏目推出恋爱指导直播课,指导各地采取公益咨询、情感沙龙等形式,帮助单身青年转变观念,使更多青年受益。参与治理高额彩礼,加强宣传倡导,选树“零彩礼”“低彩礼”等移风易俗家庭典型,组建女子劝导队、巾帼宣讲队,开展移风易俗妇女议事活动,大力宣传“自己家业自己创”“不要彩礼要幸福”;加强示范指导,指导地方探索妇联组织参与推进移风易俗的有效模式,总结推广“不送彩礼送保障”等做法,让“点”上经验在“面”上开花;加强激励引导,联动相关部门通过集体婚礼、特色颁证、公益婚宴等方式倡导婚事新办简办,整合资源礼遇“零彩礼”“低彩礼”家庭,激励家庭“移”除旧陋俗、“易”出新风尚。
在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妇联组织要聚焦完善“妇联+”婚姻家庭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打造“最美家事‘解铃人’”婚调品牌,让老百姓能够“走进来”“调得好”“乐着回”。细排查,推动基层妇联执委和网格员双向任职,将婚恋家庭矛盾纠纷作为访民情、解民忧、防风险的重点,推动走访联系常态化、发现报告制度化、协调联动机制化、维权关爱精细化。多联动,联合司法部开展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活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婚姻家庭纠纷化解“总对总”线上诉调对接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指导各地婚调组织入驻各级综治中心,促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广普法,深化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发挥12338热线作用,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心理疏导、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引导广大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在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妇联组织要聚焦擦亮巾帼家政“金字招牌”,把“一人就业、两家幸福”的事业抓出实实在在成效。促进精准对接,深入了解妇女就业需求,加大就业岗位发布力度,支持巾帼家政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指导各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培训,提升巾帼家政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每年完成20万人次培训,吸引更多妇女在家政领域就业。强化专业引领,将2025年作为巾帼家政“质量提升年”,制定并发布《巾帼家政服务机构评价指南》《巾帼家政标识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全国性巾帼家政服务机构示范评价,选树300个3A级以上巾帼家政龙头企业,带动各地加大对巾帼家政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推动社区融合,推进巾帼家政进社区,建立更多服务站点,加强与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等机构合作,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为社区居民提供“请得到、用得起、放心用”的家政服务,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