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王 一
通 讯 员 林艺伦 谢晨薇
摄影记者 赵颖硕
本报讯 “哇,这车好酷!是碳纤维的,还是纯电驱动,超级环保!”“快看,车里还有好多高科技呢!”8月1日下午,嘉兴市工人文化宫“工惠宝贝”暑期公益营再次“发车”,54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孩子登上101路公交车,开启了一场城市交通的探索之旅。这场由嘉兴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与市工人文化宫联合打造的公益行动,把公交车变为“流动的课堂”,串联起城乡发展的时空轨迹。
“小朋友们,我们乘坐的101路公交车可不简单——有没有人知道它的故事?”讲解员话音刚落,孩子们争相举手:“是农民伯伯卖菜的车!”“能去凤桥镇摘水蜜桃!”讲解员笑着举起一张老照片,介绍道:“20年前,这趟车的乘客大多是挑着菜篮进城卖菜的农民。如今,这条线路不仅升级为红色旅游线路,还串联起南湖景区、中央公园等重要地标。”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孩子们兴奋地望向窗外,看着流动的街景,车内充满此起彼伏的惊叹,公交车成了“流动的课堂”。
来到城市公交展厅,展厅里,生锈的老式票箱和泛黄的纸质车票静静陈列,旁边的车辆模型从“冒黑烟”的柴油公交到“吐水雾”的氢能源车依次排开。孩子们凑近观察,这些老物件竟藏着城市交通的“进化密码”——从“挤上车就行”到“舒适又环保”,出行体验悄然升级。在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巨型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全市公交车的运行轨迹。工作人员演示动态调度:早高峰时,系统自动加密热门线路班次;平峰期,则调派“区间快车”减少空驶。三年级学生姚芷璐瞪大眼睛:“原来每辆公交车都有‘智慧大脑’!”
除了引擎轰鸣中的技术跃迁,城市交通的脉搏里,始终跃动着公交人代代相传的温度与坚守。“方向盘握久了,手会记住安全的感觉。”行车21年零事故零投诉的省级劳模、公交车司机张慧娟现场演示她的“安全例行”,出场前、行驶中、进场后,通过视、闻、嗅、触摸、敲打等手段来检查,不放过任何事故隐患。“原来把简单的事重复千万遍,就是守护城市的‘超能力’。”三年级的陈言摸着座椅扶手轻声说,“我以后也想像张阿姨一样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嘉兴市工人文化宫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孩子们通过公交车车窗观察城市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劳动者参与建设的城市肌理,更能够深刻体会到共富路上的温度,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与幸福。
这场流动的研学活动,不仅用城市发展足迹诉说着变迁,用智能科技展现着未来,更用劳模的坚守传递着奋斗的力量。嘉兴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用城市公交线网,为孩子们搭建认知社会的桥梁,让奋斗者的子女触摸到更有温度的嘉兴。”
上一篇:阿里地区举行烈士遗骸迁移安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