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解读“最美十字路口”——长宁区由历史街区构建的沉浸式剧场
创始人
2025-08-04 07:19:39
0

在长宁区核心地带,长宁路、愚园路与定西路交汇的十字路口,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历经多年精心规划,“华政苏河湾校园风情”“百年英式中山公园”“亨昌里初心弄堂”“艺术愚园生活体验街区”……一幅幅“长宁限定”的鲜活图景精彩呈现。漫步其间,宛如置身流淌的街巷剧场。一起来看市住建委解读,长宁如何搭建城市剧场,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与生活之美。详见↓

<长宁路-愚园路 >

十字路口

两条百年马路(愚园路、长宁路)旁,历史街区星罗棋布。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承载城市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的“精神场所”,通过有温度、有想象力的城市空间实践,重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让城市变得更有趣,让生活方式更多样。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寻找一个好的场景,一群美好的人,一场美好的聚会,好的空间构建的正是这样一种非常有层次的情绪语言。

长宁路-愚园路   路口点位分布图

强化街区历史记忆

以历史文脉为依托

董竹君旧居&长宁金融园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长宁金融园办公园区位于长宁区政府南侧,园区由愚园路1320弄原新华村与1352弄的原联安坊组成。1949年后曾是中共长宁区委、长宁区政府机关所在地。2016年,政企合作打造成长宁金融园。

现金融园内10、11、12、15、18号五栋英式洋房,原属新华村范畴,整体建于1925年(建筑铸铁水落斗上清晰标注“1925”字样)。这些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二至四层外墙面以卵石铺设,转角处局部以清水红砖装饰;屋顶采用红机平瓦坡屋面,顶部矗立高耸的红砖烟囱,整体环境幽静,绿树成荫。

园区内的18号建筑,为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女士旧居,即将于今年完成保护性修缮。1948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期间,董竹君迁居于此。此处也成为当时地下党的重要联络点。直至1950年,董竹君方迁离此宅。

现金融园5-8号4栋巴洛克风格洋房原为联安坊,砖木结构独立花园式住宅,建于1926年,前后各2幢,分列道路两侧,均坐北朝南,四坡屋顶,清水红砖墙面假四层楼房,南立面栏杆造型富有特色,侧门为主入口,室内开阔宽敞,柳桉门窗地板,镂花护壁,彩瓷贴面壁炉,气派简洁典雅。

联安坊照片

西园公寓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愚园路1396号西园公寓处于长宁路南侧,愚园路以北,邻近中山公园南门,与兆丰别墅隔长宁路相望。因临近上海西区的中山公园,故取名西园公寓。这座公寓由俄商协隆洋行设计,建成于1928年,落成后分套出租。这幢公寓吸引了不少历史名人将这里作为居所,京剧艺术家童祥苓、童芷苓,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创始人之一邓仲和,敦煌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杰出女性樊锦诗等都曾在此居住。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园公寓曾一度成为沪西长宁地区人民防空的制高点,这一角色赋予了西园公寓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沪西地区最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俗称“九层楼”,曾经在顶层装有警报器和高射机关炮。

点击查看西园公寓历史和现状

英式现代风格的西园公寓并不似那些与它同时代建成的建筑一般,在眼角眉梢一不小心透露出婉转的旖旎风情;它简洁、坚固且实用,钢窗、水门汀、柳桉地板、壁炉、煤卫齐全,还安设了上下电梯和回旋式的疏散扶梯。一至八层为套房居室,分东西两部分,各为1套独立住房(包括客厅、起居室和卧室2间),每套建筑面积约118平方米。大厦南面有花园近1000平方米,江苏路街道在此打造了千平观鸟生境花园,连接中山公园候鸟生态‌。

西园公寓细部照片

亨昌里&《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愚园路1376弄亨昌里始建于1925年,由沪上知名侨资企业先施公司与永安公司合资兴建。这片新式里弄住宅采用假三层设计,共分5排、25幢,原为两家公司高级职员寓所。

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就设立在弄内34号,该刊物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毛泽东和周恩来等26人组成的编委会负责,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亨昌里单开间联排里弄住宅南侧不设前天井,改做外廊阳台的做法,正是体现出了“广式里弄”的特征。二楼阳台立面外设百叶落地窗通风做法,也体现出南洋建筑的特色。

亨昌里修缮后照片

兆丰别墅&兆丰公园 

西区高级住宅区&百年公园

兆丰花园(今中山公园)肇建于1914年,前身为英商霍格兄弟的私家花园。这座占地逾21万平方米的广阔园林,最初是霍格家族位于上海西郊的避暑别业,后改建为向公众开放的兆丰公园。作为上海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公园,它于1944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正式更名为中山公园并沿用至今。

点击查看中山公园历史和现状

作为一处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公园,150年历史的悬铃木见证了中山公园非凡的历史地位;1922年上海首条公共汽车线路也在此开通;寄托外侨乡愁的大理石亭与牡丹亭共同展现了中山公园从英式私家花园到多元文化公园的演变历程‌;与百年名校华东政法大学内历史建筑的融为一体,相互之间巧妙的中西对话,恰如上海这座城市的海派精神写照。

中山公园景观照片

兆丰别墅位于长宁路712弄,建于1929年, 因紧靠兆丰公园(现中山公园)而得名。经历了1929、1934、1935、1946年的四次投资兴建,逐渐扩大成了今日的规模,建筑类型纷繁复杂,有新式里弄建筑,也有独栋花园洋房,还有小量现代化的公寓建筑。作为当时西区高档住宅小区,整体呈“非”字型结构排列,规划有序。

兆丰别墅修缮后照片

外立面风格多样,有浅色拉毛墙面、清水红砖墙面、釉面砖墙面等,建筑形体精巧、简洁。 窗楣采用饰面砖点缀,腰线为泰山砖装饰线条,建筑单元保留原有木制大门,门上内嵌菱形几何纹样,入口台阶采用马赛克铺装。

艺术生活体验街区

成为幸福生活“共建者”

愚园路诞生于1911年,是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承载百年历史文脉。这里汇聚108幢老洋房、60幢优秀历史建筑及11处文保单位,新古典主义宅邸与西班牙洋房错落相映,石库门里弄暗藏红色记忆,钱学森、施蛰存等名人曾居于此。梧桐掩映下,海派景致与市井烟火交织,形成独特的“马赛克式”街区风貌。

愚园路街区更新后风貌

2015年,长宁区启动愚园路城市更新,以递进式策略推进基础改造、历史修缮与景观提升。作为上海街区更新先行者,愚园路创新探索了“宜居为本”的更新模式。

守护原生生活:支持原住民安居,保留鲜活市井烟火气与承载数十年记忆的老店情怀。

注入新生活力:引入文艺咖啡馆、艺术空间、生活方式买手店,打造年轻潮流聚集地。

共创活力舞台:弘基大草坪、愚园公共集市化身社区舞台,激发居民创意,让艺术融入日常角落。

长宁区少年宫草坪对市民开放

结 语

愚园路打造街区时,坚持打开围墙以优化公共空间便民性,注重提升漫步舒适度,通过巧妙设计营造适宜尺度。继长宁区少年宫开放南侧大草坪后,长宁区金融园门口及董竹君旧居南侧花园修缮后也将打开景观步道,市民可在晴朗天气里于草坪坐卧、长椅闲谈,享受绿色宜居生活。后续更新中,历史建筑将结合现代设计,融合新功能与原始风貌,增强文化魅力。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在保护中焕发新生,成为热爱历史与现代生活碰撞人群的聚集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光明论坛】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山西...
深化合作 布局未来 携手谱写互... (来源:泰安日报)8月1日至2日,市委书记杨洪涛带队到北京开展招商活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从质疑到狂欢!AI支出引爆科技... 智通财经注意到,曾几何时,投资者对科技公司斥巨资押注人工智能的趋势颇有微词,但本季度财报季彻底改写了...
赵露思甜品店曾被房东恶意抢注商... 近日,演员赵露思在微博公开控诉经纪公司银河酷娱,随即引发广泛关注。8月3日下午,赵露思开直播。天眼查...
最新!上半年GDP30强城市排...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日前,随着各地相继发布经济运行数据,2025年上半年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