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应对老龄化?“文化养老”正在兴起
创始人
2025-08-04 06:50:50
0

(来源:上观新闻)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当前,城市发展阶段的转型与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恰好形成了现实交汇。如何在存量空间更新中融入适老化考量、在城市治理优化中回应老年群体需求,正成为“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方向。近年来,各地不断开创发展“文化养老”新模式,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充实老年群体闲暇时间,切实增强老年群体幸福感与获得感。“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理念与模式,从文化高度为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

一、养老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基础命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问题,持续推进养老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为特点的中国特色养老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国家对养老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从政策支持到资源投入,全方位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在过去,养老工作更多地被视为家庭内部事务,或是简单的生活照料与物质供给,呈现出单向性特征。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庞大的老年群体对社会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急剧增长,养老工作已转变为社会整体性建设的关键部分。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还与城市的经济活力、社会秩序、资源配置等紧密相连。例如,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影响着市场结构,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城市来说,若不能从城市建设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将严重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摒弃消极养老观念,树立养老工作是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理念,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布局。

二、从文化建设高度来审视养老问题

“文化养老”是以满足城市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以城市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融合城市文化建设与养老服务的新型养老理念与实践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养老对物质保障和生活照料的单一聚焦,通过整合城市中的书法绘画、戏曲表演、文化讲座、代际交流等多样化文化供给,既满足老年人情感慰藉、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又推动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文化传承,最终实现个体精神富足与社会文化活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从整体框架来看,城市建设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问题在这些维度中均有所体现。以社区养老为例,社区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在经济维度,银发经济的兴起,如老年旅游、康复保健等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社会维度,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凭借丰富经验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文化养老”聚焦于文化维度,将文化融入老年人生活,从精神层面满足其需求。从文化建设高度来审视养老问题,有助于避免概念混淆,凸显文化养老的重要性,使其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独特价值。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却没有减少,相反受身体条件所限,部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而“文化养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其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例如,参与书法、绘画、戏曲等文化活动,不仅能充实老年人的生活,还能让他们在创作与表演中展现才华,获得成就感;参加文化讲座、学习课程,有助于老年人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对社会的融入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融入夕阳” 不仅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更是养老工作从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向满足高阶精神需求转变的必然要求,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养老”是养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养老工作侧重于物质生活保障,而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文化养老”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文化展览、读书交流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些活动中,老年人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与疏离感;通过参与文化创作与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对生活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例如,老年大学开设的各类课程,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的平台,深受欢迎。

“文化养老”不仅有益于老年人个体,还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影响。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社区邻里关系的和谐。文化活动中形成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能够辐射到整个社区,提升社区凝聚力。同时,老年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知识经验,通过文化活动得以传承分享,为年轻一代提供借鉴,促进代际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例如,社区组织的“老人讲故事”活动,让青少年了解历史变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了社会文化认同感,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又如,部分城市将老旧厂房改造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既盘活了存量空间,又为老年人提供了书法创作、手工制作的场地,实现了“城市更新”与“文化养老”的双向赋能。因此,将“文化养老”纳入养老工作重点,是顺应时代发展与老年人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四、构建推动“文化养老”工作的有效机制

推动“文化养老”工作,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从层级角度,需要国家、市、区等各级层面进行制度性统筹,制定统一规划与政策,确保“文化养老”工作目标一致、协调推进。要运用系统思维,抓住文化内容的供需关系这一核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求先于供给,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养老工作。但由于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个性化需求,因此还需结合供给导向,发挥地方比较优势。例如,临近高校的社区,可借助高校教育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活动;靠近文化场馆的社区,可组织老年人参与文化体验活动。要对老年人需求进行精细化分类,从年龄段、职业、性别、行为能力等维度深入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明确需求后,要对照现有文化建设资源,分析可提供的服务与承担工作的机构,形成供需匹配机制。通过清单工作模式,根据区域内各单位资源禀赋与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在养老文化建设中,搭建从区域到街道、社区的对接机制,列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与项目清单。需求清单详细记录老年人各类文化需求;资源清单梳理现有文化资源,包括场地、人员、设备等;项目清单则根据供需情况设计具体文化活动项目。这种清单对接机制需与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相衔接——在社区层面嵌入“文化养老”服务点,在街道层面统筹文化资源配送,在区级层面协调跨区域资源联动,让“文化养老”融入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通过清单管理,明确各层面工作任务与职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文化养老”工作精准落地。

养老工作涉及众多主体,需要统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政府层面应出台专门意见或文件,对养老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引导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协调教育、文化、民政等部门参与,形成工作合力。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与专业性优势,可在文化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建立枢纽与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克服养老工作碎片化问题,实现养老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有机化推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养老”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将养老问题提升到城市建设战略高度,从文化建设视角理解和推进文化养老工作,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然选择。通过将“文化养老”纳入养老工作重点,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未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践探索的推进,“文化养老”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民生目标,以及提升城市人文温度与文化软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为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标题:《应对老龄化紧迫需求,“文化养老”助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郑长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捷成股份8月1日获融资买入2.... 8月1日,捷成股份涨6.45%,成交额20.35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捷成股份获融资买入额2.43...
健民集团8月1日获融资买入19... 8月1日,健民集团涨2.42%,成交额2.22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健民集团获融资买入额1940....
楚天高速8月1日获融资买入62... 8月1日,楚天高速涨0.47%,成交额4432.32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楚天高速获融资买入额62...
8月1日A500ETF嘉实(1... 8月1日,A500ETF嘉实(159351)跌0.49%,成交额29.10亿元。当日份额增加2100...
翰宇药业8月1日获融资买入3.... 8月1日,翰宇药业跌0.78%,成交额30.37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翰宇药业获融资买入额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