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吴道军
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法宝,始终与党的事业同频共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A 统一战线的历史必然性与战略重要性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问题。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范式。历史和实践证明,什么时候统一战线坚持得好,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统一战线没有坚持好,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遭受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新时代以来,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更凸显“没有统战不行”的现实逻辑。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中党外人士占有较大比例,他们在政策制定、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从“两弹一星”研发中科学家群体的智力支撑,到民营经济“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无不彰显统一战线在凝聚发展合力中的关键作用。根据2021年的调查统计,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总数约为9100万人,涵盖民营企业家、新媒体从业者、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他们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是推动祖国统一、促进中外交流的重要纽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唯有通过统一战线将这些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伟力。
B 统一战线对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的保障功能
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而统一战线通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为社会稳定提供基础性支撑。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分析阶级联盟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时指出,不同阶级的联合能够“暂时缓和阶级冲突”,为社会转型提供缓冲空间,这一观点在中国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
从理论维度看,统一战线通过“五者联盟”“五大关系”“四个服务”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政党关系上,我们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避免了一党制的封闭僵化,又克服了多党制的相互倾轧。2024年国务院各部门共承办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建议8783件、政协提案4813件,通过协商民主将不同意见纳入制度框架。民族关系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民族地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宗教关系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国宗教界开展的“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有效抵御了极端思想渗透。阶层关系上,针对不同群体利益诉求,通过“民营企业服务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活动”等载体,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海内外同胞关系上,通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增进情感认同。2024年两岸贸易额为2929.71亿美元,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约2177.82亿美元,同比增长9.3%;大陆向台湾出口约751.88亿美元,同比增长9.8%。民间交流为两岸关系稳定提供韧性。
从历史经验看,忽视统一战线往往导致社会失序。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左”的错误影响,统一战线工作一度受挫,民主党派作用弱化,知识分子被视为“改造对象”,造成了社会关系紧张的状况。改革开放后,随着统战政策恢复,社会活力重新迸发,这一正反对比深刻说明:不搞统战,就会失去协调矛盾的机制,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加剧,如城乡差距、行业差异等问题客观存在,统一战线通过“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工作方法,能够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风险。
从现实挑战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大局中的“护航”作用愈发凸显。国际上,某些势力持续利用民族、宗教、人权等议题,企图干涉我国内政、扰乱发展进程。在国内,多元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不断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思想共识与社会和谐。在此背景下,统一战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其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核心功能,特别是发挥“减压阀”“稳定器”“连心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C 统一战线的方法论意义与实践要求
统一战线不仅是凝聚力量的战略策略,更是一门讲究科学方法与工作艺术的实践学问,其成效直接取决于工作能力的高低与艺术水平的高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这一重要论断鲜明揭示,“会不会统战”是衡量工作能力的关键标尺,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掌握统战方法,核心在于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个稳固的“圆心”,多样性则决定了团结范围的“半径”。圆心愈固,半径愈稳;半径愈大,同心圆愈广。实践中,必须警惕两种倾向:既不能因片面强调一致性而追求“清一色”,窒息活力;也不能因无原则包容多样性而沦为“大杂烩”,丧失方向。以民营经济工作为例,既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政治原则,坚定制度自信,又要深入理解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其合理诉求。这种“求同存异”的高超智慧,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底蕴,也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精髓要义。运用统战艺术,关键在于坚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马克思曾精辟论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统一战线的强大生命力,正源于其为同盟者谋福祉的根本立场。
破解“不会统战”难题,首要任务是廓清思想迷雾,坚决摒弃错误认识。必须彻底肃清“统一战线过时论”“统战对象上层论”“统战工作无关论”“统战成果装饰论”“统战活动麻烦论”等模糊甚至错误观念,深刻认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破解“不会统战”难题,根本出路在于提升能力本领,着力克服实践短板。当前统战工作亟须解决方法不当、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重形式轻实效”的作风之弊,力戒空谈,务求实效;“脱离群众需求”的立场之偏,坚持以人为本,精准服务;“越位干预”的职能之失,明晰边界,各安其位;“简单化处理”的认识之浅,把握规律,精细操作;“资源分配不均”的保障之弱,优化配置,公平普惠;“专业化不足”的能力之困,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技术手段滞后”的支撑之乏,拥抱创新,赋能增效。
总之,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其价值既铭刻于辉煌历史,更彰显于时代伟业。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持续锤炼提升统战工作的能力水平,方能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系中共贵阳市委党校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
(《深刻认识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