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
深夜,一声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南海某港口的宁静,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军地联合演练拉开帷幕。
几公里外,军地联合指挥所里,广西军区某部军官谢亮紧盯态势大屏,沉着冷静指挥调度。面对军港遭“敌”损毁、返港补给舰船紧急转向备用码头的紧张态势,他精准调控兵力,指挥各保障单元将油、水、气迅速补充到舰船内。天际露白时,满油满弹的舰船再次顺利起航。
这是谢亮协调军地联合向战冲锋的又一次胜利。这些年,他紧盯国防动员主责主业,多次出色完成重大军事行动和演习任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谢亮被分配到了广西军区某边防连。这是一支经历战火洗礼的英雄部队。一次战斗中,连队官兵坚守阵地,打退敌人从加强营到团级规模的16次进攻,力保核心阵地不失,战后被授予“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荣誉室里,面对满墙的证书锦旗,谢亮坚定了在这里建功立业的信念。
“‘边防通’是用脚走出来的,更是用心学出来的。”工作初期,为熟记边境地区兵要地志,谢亮把常用数据整理成小册子,利用零散时间反复背记。为掌握新配发的一体化指挥平台作战标图技能,每晚加班结束后他都会再标绘一份。有时为实现一个队标的快捷操作或准确定位,他反复揣摩上百次,跑遍全区所有界碑、哨所和阵地,终于做到“一口清”。
“革命军人既要始终心系国防,更要靠能力固守国门,确保国土一寸不丢。”有一次,边境某地两国边民互指对方越界耕种。谢亮赶到现场,结合地形地貌、耕地走向,迅速在地图上标定争议地区,根据两国临时协议条款,准确判明对方越界耕种违法行为。经过双方交涉,有关人员组织毁除了越界耕种作物。
处理纠纷过程中,谢亮发现,有一块面积不到1平方米的耕地新开荒痕迹明显,却不在毁除范围。他带着连队战士沿山脊一路找寻标识物,在一处齐腰深的灌木丛中找到被泥石掩埋的界物。最终,毁除了不到1平方米的越界耕种作物,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21年12月,谢亮奉命调任沿海一线工作。
去年,多款新型装备相继配发。谢亮将训练场搬到海上,第一时间联动装备生产厂家,带领骨干边学习理论、边实操验证,编写出16种型号新装备操作手册和配套训练教案库。然而,实训中拿着沉甸甸的训练教材,民兵不经意的一句“看不太懂”,如同冷水浇头。
得让民兵一看就能懂、照着就能做,一个基于“数智赋能”的训练转型思路在谢亮脑海中逐渐清晰。随着民兵训练基地改造建设完工,一套集任务指挥、模拟训练、考核评估于一体的模拟仿真训练系统投入使用,实现船不出海、兵不出门就能开展实装操作、实兵演练。
对现有战备训练设施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是一项全新任务。谢亮边学边干,和战友用3个月时间突破多项技术难题,一年后实现流程再造、机制创新,两年内完成全面升级,为提升省军区系统援战保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他先后完成6项重大课题研究和重点项目建设,其中1项获全军性重要奖项,4项获战区级奖项。
(本报记者 章文 通讯员 刘国顺)
上一篇:节约用电 人人有责
下一篇:柴德赓与刘乃和:亦师亦友三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