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深圳华强北附近送外卖的群体中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这些孩子在商业大楼外接过外卖骑手手中的餐盒,代替骑手穿梭于大楼内,完成“最后100米”的配送,也为此赚取每单1元的“勤工俭学”费用。
8月3日,有家长向三湘都市报记者表示,这样的做法有安全隐患;不过也有家长支持甚至开通展示孩子“送外卖”的社交账号;法律专业人士则认为,外卖员直接招用童工,提供有偿性劳动的行为,是法律明确禁止的。
家长:有人支持“体验生活”,有人质疑“安全隐患”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6月底开始,河南郑州一名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持续记录“带小学生送外卖体验骑手生活”,其中一天的当日结算为“3.5小时收入61.65元”。在其视频下方,有网友为此点赞,“真好的教育,加油!”
“我上小学时会帮家长‘跑腿’去喊院子里的朋友来家里聚会,每单收费2元。”长沙“80后”市民徐女士表示,“收费跑腿”并不稀奇,对未成年人而言也是一个锻炼机会,“我老公和他朋友在高中时也会利用暑假在往返县城的班车上当临时‘售票员’,一个月大约有200元的收入,当零花钱也不错啊”。
“我觉得‘未成年人送外卖’还是有安全隐患。未成年人要体验生活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卖冰棍、矿泉水、鲜花、气球等。”广州家长侯女士表示,“让小朋友来完成送外卖的最后一公里的意义在哪里呢?是跟人打交道,还是做好服务,或是为了锻炼身体爬楼梯?”同时,侯女士认为,“未成年人能应对突发情况吗?对态度恶劣的客户,小朋友难有应对方法吧?”
外卖平台:明确不允许“转包”
8月2日,针对报道中提及的“外卖员将最后1公里‘转包’给小孩”这一情况,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外卖平台。
饿了么客服表示,目前平台暂时不允许外卖员把最后1公里“转包”给小孩子。
美团外卖客服则称,不允许此类“转包”行为,“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致电客服,平台会联系当地站点进行核实,加强对骑手的培训,平台对送达距离是有要求的,需要骑手本人到达配送地址”。
京东外卖客服保证,平台没有相关“转包”规定,但遵循“谁拿单子谁负责配送”的原则,外卖员完成订单后还需拍照,若没有送达照片,则视为未完成该业务。
律师: 法律明确禁止招用童工
湖南和大律师事务所王友华律师表示,按照《劳动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用录用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有偿性劳动。如出现外卖员直接招用童工,提供有偿性劳动的行为,是法律明确禁止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禁止个人使用童工,否则对使用者罚款,每使用1名童工,每月罚款5000元。发生了危险事故还要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外卖平台应该履行好监管责任,做好对外卖小哥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平台需确保外卖员配送服务符合食品安全相关的规定。若默许未成年人参与,由于存在食品安全相关风险,可能因未履行监管义务被行政处罚。外卖平台作为社会企业,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未成年人因参与送餐而受到伤害。
■三湘都市报记者 叶竹 通讯员 蒋培蓉
上一篇:全力打造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