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合木江·沙吾提 周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取得的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精神追求的深厚积淀,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活的中国特色。以“第二个结合”角度阐述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与同向性,对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居安思危”的文化基因深刻把握为什么要自我革命。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精神特质。“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古语都体现了深深的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使我们党做到夕惕若厉,自觉坚守底线、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检视自身,及时发现修正错误,不断提高免疫力以抵御各种风险考验。1945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就是要告诫全党居安思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用“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同时,我们党也清醒认识到,党内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始终存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从“严以修身”的文化基因把握为什么能自我革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敬畏之心生成于内在的自省自警,外化为行事的谦恭负责。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自省强调自我剖析与自我改进,从而自觉构建起高度自律的理想人格。这一深厚的文化价值,为共产党人修身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增强了共产党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我们党正是因为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反省自查的态度来修身养性,严以律己,进而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继续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修身律己的经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年轻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无论是因敬畏还是因觉悟,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畏自省的文化基因,有力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从“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把握怎样推进自我革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革故鼎新”出自《周易》,在悠久的历史中,革故鼎新演化成革除旧弊、改革进取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正是一部践行“革故鼎新”的自我革命的奋斗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1941年直至1945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这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提高了共产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革故鼎新”蕴含革除旧弊、创立新制的决心,为我们党的自我革命提供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