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巴菲特股东信 1956 年-五年投资周期和如何看待宏观经济
创始人
2025-08-03 22:13:06
0

(来源:昆仑侠)

经常有新学习价投的朋友问我学习价投建议读什么书,以及一些老股民咨询投资中遇到一些疑惑以及自己有些新奇的想法。

我都是推荐读一下历年《巴菲特致股东信》,说这个是投资界特别是价值投资者的“必修课”一点不为过。我自己也是读过几遍,每次读完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今天开始,每周和大家一起系统性的重温一遍历年的巴菲特致股东信,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笔记,其实读股东信活动已经在我的知识星球上(目前暂停开放)开展有一年多时间了,这次是把我的读书笔记和一些读者的精彩留言一起整理出来。

既然是学习,自然是巴菲特老师在教授下,大家一起学习,相互交流切磋才是进步最快的方式,所以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参加本次读书活动,可以参与讨论,也可以发自己的读后感。由于内容有长有短,相应的读后感也可长可短,重在领悟学习。

由于《巴菲特股东信》原文是英文,那么好的翻译版本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推荐一下我自己觉得不错的两个工具:

1、芒格书院翻译和修订的巴菲特股东信,我觉得翻译挺不错的,但不是正式出版物,我也是网上获得,就不发了,请自己寻找资源,或者其余版本也可以。

2、唐朝的《投资研习录,伯克希尔没有秘密》,老唐中翻中的功力毋庸置疑,可以帮助更好理解股东信内容。这个是正式出版物,各大平台均有售。

下面从 1956 年股东信开始,1956年的股东信比较简短,主要有谈到了 2 个重要的点。

一、评价一个人或者基金的投资业绩好坏,低于三年的业绩没有观察意义,五年时间比较合适,最少需要三年。

如果五年内的某一年收益跑输大盘(A 股通常指沪深 300)是正常情况,但如果连续三年或以上表现都不如大盘指数,那说明肯定是投资策略不对或者投资能力不足。

再延伸一下,往往一轮牛熊周期也要三到五年时间,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周期的业绩更具代表性。

同时往往一种市场风格也会延续一到两年,比如成长股,小盘股,白马股风格,行业题材更是层出不穷。

有时候超高的收益率只是你踩中了某一种风格的风口,所以说股市里流星很多但是寿星很少。

此外,还有不少同学喜欢买基金,巴菲特说的这点同样适用于挑选基金,券商 APP 大多喜欢把近一年或者半年内业绩最好的基金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很多同学眼一热就直接买了。其实不妨看看近三到五年业绩再做决定。

林飞:关于宏观,不同宏观环境下,可能不同的资产会受到追捧,成长和低估轮番上阵,但是投资要想赢,需要关注的都始终是内在价值个价格差。 不同宏观时期经历多了看多了,会更有经验,不会过度乐观或悲观。 个人阅历毕竟有限,阅读股市历史资料是个好办法,可能比新闻更有用。

Feng 回复 林飞:阅读股市历史资料,具体说是阅读什么呢?比如研究中国股市

林飞 回复 Feng:企业史,历年财报,还有相关书籍挺多啊,比如燕翔写的两本 A 和美股历史,还有香港股史等。

二、另外一个巴菲特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他不预测股市涨跌或经济波动,或者说不依靠预测股市涨跌或经济波动也能赚到钱。

课本上讲授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言下之意就是经济好,股市就好,经济差,股市就差。

然而中国过去 20 年经济高速发展,股市并没有出现长期的大牛市。而美国欧洲等国近几年经济负增长或者微增长,但是股市却在不断创新高。

所以说股市涨跌和很多方面都相关,和经济也相关,但并不是线性相关。应该说反映的更多是对经济发展、宏观政策、公司业绩等诸多方面变化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往往在过度乐观和极度悲观中摇摆,很难用于指导具体的股票投资。

当然有些投资者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说做价值投资就可以对宏观经济发展完全无视。

实际上,巴菲特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一次采访中,透露了他的清晨阅读清单:《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和《美国银行家报》。

由此可见巴菲特还是非常关注宏观经济类新闻的,并且从一些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其实对于宏观经济的理解要比大部分人都要深刻。

因此我认为对于国家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当的关注和了解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能直接用来指导股票投资,毕竟从宏观经济到企业业绩中间的链条太长,某一环节一个小的变化最终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判断。

常思阁:微信读书App应该勉强可以算半个学习的吧哈哈哈,毕竟有人用来阅读学习,当然也有人单纯用来看小说或者装逼。

昆仑侠 回复 常思阁:微信读书做的真不错,相当于一座移动图书馆。

落花有意我想宏观和行业政策会影响企业做出一些决策,所以可以结合宏观去理解一些企业行为,就像近的就是现在经济不好,a4纸打击,腾讯越来越多砍掉现金流不好的项目等等

张先生:第五原则说明均值回归需要时间,而短期的涨跌受“短期效应”影响较大,“贪婪”或者“恐惧”在投票中占据主导,长期来看,股市“称重器”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第六原则说明预测不能作为投资的依据,而不是不要去了解宏观知识。(全文完)

最后再次提示一下风险:本文仅作为我个人投资及研究之用途,文中出现的个股或者基金,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暗示,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架起政企“连心桥” 当好企业“... 转自:云南日报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架起政企“连心桥” 当好企业“娘家人”每2个...
工业革命是怎么从英国传播到世界... 扩大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世界的非欧洲部分。起初,在传播方面存在着各种障...
清朝皇帝一年四季穿不同的衣服,... 在过去的中国,皇帝穿什么样的衣服,都非常的有讲究。除了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衣服,不同时候,不同场合,穿的...
吴三桂如果答应康熙削藩,他的结... 想必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吧!吴三桂此人可谓是经历了明、清两代王朝,同时也起兵叛乱了两代王朝,吴三桂的名声...
流动性持续改善 赚钱效应推动机...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基本面以及流动性的支撑之下,7月份以来A股市场表现强势,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