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加速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全力释放创新资源潜能加快转化为发展动能。
走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实验室,其中一间专业化细胞房自去年底起便成为初创企业英诺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属研发空间。作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孵化项目,英诺思专注于细胞分选产品的技术攻关。依托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为高校团队打造的“拎包入住”式科研环境,英诺思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便成功开发出细胞分选试剂盒等系列突破性产品,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性能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英诺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创始人王亚峰说:“中心有非常齐全的仪器设备,在了解到我们的需求以后,为我们提供了300多万的流式分选仪,大大降低初创企业在这边的创业成本,可以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产品和技术开发上。”
除平台设备的“硬件”支撑外,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还聚焦高校创业团队特性,设立五亿元早期项目转化启动资金,以科研经费形式助力初创团队完成成果概念验证及孵化落地。同时组建了“懂技术、通市场”的技术经理人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涵盖商业运营、转化路径到投融资服务的全流程“保姆式”创业支持,助力团队走稳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副主任吴昊说:“打破了‘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不愿转’这些痛点。以资金为抓手,以技术服务作为引导,去助力高校成果转化。”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发展成效,是江苏打造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生动缩影。自去年9月落户以来,江苏区域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已精准对接全国高校成果4300余项,成功转化落地121项。
改革探路,离不开制度护航。为充分激发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去年以来江苏密集出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先使用后付费”改革等20项专项政策,全方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省知识产权部门自去年以来还大力开展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行动,激活更多“沉睡”专利,加速推动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处处长刘宏伟说:“持续从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两个方面发力。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16.1万件存量专利盘点,推荐12.5万件专利入选转化资源库,组织3万余家企业对入库专利开展评价、收藏、对接等工作,加快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强有力的政策引领下,全省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最新数据显示,政策推动全省高校累计转让、许可实施发明专利4.38万件,转化实施率达22.26%,较去年年底提升5.9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截至六月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71893件,同比增长15.5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81件,增幅达15.41%,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记者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黄蒙 何斐 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