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如何顺应趋势、转型升级,成为一道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作为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制造企业,成都卷烟厂(以下简称成都厂)主动融入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积极践行“高端引领、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的理念,探索出一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近年来,成都厂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深刻变革,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的有益经验。
高端化引领:塑造“高质精品”新标杆
成都厂坚持品质革命铸品牌,稳步推进“高质精品”工程,为品牌培育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打造产品实物质量标杆。成都厂以实现精细化质量管理为方向,把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稳质稳产、优质优产的重要保证。搭建全覆盖的质量分析改进流程,建立完善了工厂、部门、班组三级质量分析改进机制,在多规格、多品牌的复杂生产条件下,通过质量周报、月报形式对周期内质量指标和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形成了规范、高效、闭环的质量分析改进模式,确保质量“看得见、能掌控”。提升全流程生产要素保障水平,从人员素质、生产设备、原辅材料、生产条件等要素着手,加强与生产需求的衔接以及与工艺管控的协同,为品质保障提供坚实的软硬支撑。成都厂生产的产品规格先后13次获得国家局监督抽样评比第一,生产制造工艺质量水平和综合水平稳定保持行业先进,获四川省“质量稳定承诺单位”“质量诚信承诺单位”。
二是聚力推动高端品牌培育。成都厂坚持深耕省内市场,锚定目标守牢市场基本面,精准营销优化品牌布局,结合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做好精准投放,落实“一县一策”“一品一策”,深化消费研究,做精市场分析,因地制宜调整产品投放和市场布局,带动产品量价齐升落实。深化全员营销推进“消费者工程”,坚持“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持续开展厂领导、党支部市场挂点,常态推进联建共创、终端回访,增强需求捕捉力和快速响应力,切实发挥全员营销优势。深入推进高端品鉴、异业合作、政企合作,提高品牌价值和美誉度。
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工厂”新模式
成都厂积极响应智能制造国家战略,以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赋能生产全流程,构建起了以数据基础平台为底座、以智能创新应用为切入点、以自主开发带动全员数字创新的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以数字融合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构建协同智造新范式。面对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复杂挑战,成都厂率先突破集中式网信组织架构的局限,创造性构建以网信部门为战略中枢、关键业务部门为执行主体的协同联动机制。对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标准及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卓越级要求,编制《智能制造建设规划(2023—2025)》和《网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同步发布年度网信工作方案,明确五大核心目标及38项具体任务,为智能化转型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纲举目张、有序推进。同时,面对传统网信项目建设成本高、周期长、推广难等问题,成都厂在行业内率先启动数据应用自主开发,先后引入数据报表、商业智能、低代码平台等开发工具,开展了准时生产、现场改善、绿色低碳、数字营销等多业务领域数字应用的自主开发。截至目前,已开发综合数据分析应用超1000项,业务领域无纸化率超90%。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被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中国授予“数字化转型坚定者”,并获“2023年度西部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单位”。
二是数智赋能核心生产。成都厂聚焦核心生产环节,积极推进一体化平台行业调控、二维码统一应用、产品管理平台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信息物理系统(CPS)解构及深化应用,形成并上架20多项数字资产供全行业使用。通过CPS平台的数据采集管理功能,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业务管理数据的快速接入与扩展,推动各类数据在公司和工厂两级汇聚共享,为智能制造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成都厂以数据基础平台为核心,融合数字孪生、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工艺品质、设备运维、生产管理等核心领域开创了多个数智应用场景。坚持以数智赋能品质提升,积极探索关键业务环节智能化转型,以人工智能技术取代传统手工操作,智能化质量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坚持以数智驱动设备运维,从维修、剔除、停机、质量等18个指标维度,建立卷包设备健康度评价模型,推动设备运维由计划性向预测性转变。坚持以数智推动生产智管,积极探索“无人车间”,实现生产现场AI智能监控全覆盖。
绿色化发展:走好“节能降耗”新实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公司“减污减排、降耗降碳、增绿增汇”总体战略指引下,成都厂构建了“123”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框架,从管理降碳和技术降碳出发,纵深推进绿色工厂建设。
一是双轮驱动绿色发展。成都厂制定并推进“123”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框架,采取“管理+技术”双轮驱动策略,深挖绿色低碳发展潜力。通过目标层层分解、责任逐级压实,将节能压力转化为全厂各个部门的行动自觉,促进各类节能降耗措施落地见效。在环保领域,工厂不仅高标准完成法定环境监测、统计与信息公示,还持续加大环保相关投入,展现国企环保担当。
二是多维举措降碳减排。以资源高效利用支撑“控碳”,探索专卖废弃物再利用途径,将除尘棒等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加大绿色物流建设,持续提高循环纸箱、托盘联运、新能源汽车使用覆盖率;探索污水回用渠道,采用政企合作、设备回用、厂区绿化等措施,实现中水回用率100%,达到污水零排放。以生产组织管控赋能“低碳”,持续完善能源、环境、碳排放三大管理体系,提升绿色低碳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探索工艺流程、生产制造绿色转型,加强排产组织,实现卷接包机组定牌、定机、集中生产,单规格连续生产率100%。建立覆盖全厂的能源监控网络,强化现场用能巡查与违规用能通报。以绿色技术迭代促进“降碳”。把技术升级作为能源资源利用提质增效的关键,推进锅炉、制冷、空压等重点耗能系统更新改造。制冷机制冷系数(COP)达到5.44,进入行业领先水平。自2021年起,成都厂连年获评省级“环保诚信企业”。
在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征程中,成都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创新精神,生动书写了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时代答卷。成都厂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努力以新型工业化发展成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