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日本宽永寺创建400周年,位于东京上野公园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近日举办纪念展,以宽永寺及其子院传承至今的宝物为中心,汇集佛像、佛具、茶道具、书画以及上野公园内出土的文物,展现宽永寺的历史及其积淀的江户文化精髓。
重要展品包括宽永寺开山祖师天海主持刊刻《大藏经》时使用的木活字、宽永寺收藏的镰仓时代《两界曼荼罗图》、三叶葵纹经箱等佛教相关展品,共62件。其中,“天海版木活字”被称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财产。展览将至8月11日。
宽永寺外景 图片来源于官网宽永寺内部宽永寺始建于1625年,作为江户城与德川幕府的守护之地,于2025年迎来建立400周年。宽永寺曾拥有广阔的占地面积,是江户时代宗教与文化的中心。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这场纪念展,通过六个部分介绍宽永寺的历史、文物,以及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渊源。第一章“江户的守护——上野之山”、第二章“江户佛教的先驱者——慈眼大师天海”、第三章“近世高僧传绘翘楚——两大师缘起绘卷”、第四章“德川家的祈愿寺与菩提寺——近世佛教的造型”、第五章“与博物馆的渊源——馆区内出土文物”、第六章“文化汇聚之地与现代的关联”。
歌川广重绘制的《上野东睿山全图》上面这幅歌川广重的《东都上野东睿山之图》描绘了江户时代宽永寺根本中堂前的热闹场景。
宽永寺现位于日本东京都台东区的上野,为天台宗关东总本山的所在地,主要供奉药师如来,寺内拥有的三尊木造的药师佛像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的文化财产。因为在宽永年间开始建造,所以被称为宽永寺。宽永寺始建于宽永二年(1625),不仅与德川幕府有着深厚渊源,其历代住持多由皇族担任,与朝廷也保持了紧密联系,所以它不仅是江户时代重要的宗教中心,也是文化与政治中心。
宽永寺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渊源深厚。如今两者均位于上野公园内。宽永寺原址范围曾包含现今博物馆区域,明治维新后寺庙大部分区域改建为公园,而博物馆则成为公园内核心文化设施。
宽永寺由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于1625年创建,第一任住持为高僧天海。其选址于江户城东北方(风水学中的“鬼门”),山号“东叡山”,意在仿效京都比叡山延历寺镇守京都的格局,成为德川家的宗教与政治中心。极盛时期的宽永寺范围涵盖今上野公园全境(包括不忍池、上野站等),面积约为现公园的2倍。寺内主要建筑群位于“竹之台”,即今东京国立博物馆前广场所在地。1868年“上野战争”中,彰义队据守宽永寺对抗新政府军,导致寺庙主体(如中堂、灵庙等)焚毁,仅存清水观音堂、五重塔等少数建筑。战后,寺域被明治政府接收,逐步改造为公共空间——上野公园。
慈眼大师(天海)坐像 康音 作 江户时代・宽永17年(1640) 枥木・轮王寺据《东睿开山慈眼大师传记》介绍,天海(1536~1643)为日本天台宗僧,号南光坊。早岁出家,游历比睿山、园城寺、南都,研习华严、天台、唯识、密教、禅学。关原之役以后,颇受德川家康之知遇。曾于宫中讲学,蒙赐日光山。家康殁后,复受秀忠、家光之信任,而历任政治顾问之职。其后企划刊行大藏经,共历十多年,木活字天海版藏经完成。宽永二十年入寂,世寿一○八。谥号“慈眼大师”。
慈眼大师缘起绘卷(中卷局部) [画]住吉具庆 [题字]胤海 江户时代・延宝8年(1680) 东京・宽永寺在创建宽永寺时,特意在寺院地界的南边修建了供平民百姓休闲娱乐的空间,并移植樱花等四季花卉,使得宽永寺成为江户时代百姓出游的理想去处。明治维新时期,宽永寺也成为了彰义队与新政府军战斗的重要场所。
此次展览中有一套重要展品,是一套木活字,在江户时代用以印制《大藏经》。此套活字也被称为“天海版木活字”。
天海版木活字,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东京宽永寺藏天海版木活字,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东京宽永寺藏佛教由中国东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后,高丽和日本均依汉文大藏经进行抄写刻印或排印。7世纪初,佛教在日本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汉译佛经的写本和历代官私刻本的各版大藏经大量传入日本各大寺院。自13世纪末叶至20世纪20年代的六百多年中,日本佛教界曾依据汉文本的各版大藏经,编纂、雕造、复刻或排印过《天海藏》《黄檗藏》等7种版本的汉文大藏经。
“天海藏”全称为《天海版大一切经》,又名“倭藏”或“宽永寺版”、“东睿山版”。自宽永十四年至庆安元年(1637—1648),历时十二年告成。它是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主持开版的一部官版大藏经,以南宋思溪版“资福藏”为定本,并以元版“普宁藏”为补充。
该版本采用木活字印刷技术刊印成书。每纸24行,折为4页,每页6行,每行17字。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共1453部、6323卷。以质地良好的和纸印刷,制作成折页。字体模仿的也是南宋的“资福藏”。
根据保存状况,大致可分为按部首分类存放在箱子中的木活字,和集体存放于大箱子中的木活字。据日本“文化遗产在线”的记录,这些活字大多数由樱桃木制成,也混杂了一些桦木。总数超过260,000个,其中超过220,000个是用于印刷经文正文的活字,其余包括用于注音、标题、指示页数等的半角活字。
“天海版大藏经”是日本唯一一部木活字《大藏经》(后续藏经均为刻本或铅印),代表了江户印刷术的高峰。不仅是日本印刷史上的里程碑,更凝聚了江户时代宗教、技术与东亚文化交流的精华。其工艺之精、规模之大,至今仍为学者称道。
鬼瓦,日本江户时代(17-19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内出土鬼瓦是日本传统建筑中用于屋脊端部的铲形装饰瓦件,兼具防水固瓦与驱邪镇宅的功能。江户时代(1603—1868年)是鬼瓦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其纹样、工艺和文化内涵均达到空前高度。
鬼瓦原型为中国南北朝至隋唐的兽面脊头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飞鸟时代(592—710年)。奈良时代(710—794年)出现本土化鬼神纹样,而江户时期则彻底脱离早期佛教风格,转向多元世俗化表达。
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垂脊收束构件,防止雨水侵蚀木结构,并加固瓦片抵抗强风。有自然元素、吉祥驱邪图案,也有家族象征的图案。
説相箱(せっそうばこ) 江戸時代・17~18世紀 宽永寺藏“説相箱”是佛教仪式中僧侣身旁放置的盒子,用于盛放僧袍、法器、法事资料等。禅定盒无盖,通常两个一组使用。用金属制成,上面绘制佛教相关图案。
《东睿山麓不忍池弁天堂图》東叡山麓不忍池弁才天図 昇亭北寿 江戸時代上图所画的不忍池是东京都台东区上野公园核心景点,由莲池、鹈池、船池三部分构成,中心为弁天岛。
德川幕府刚成立的时候,上野(战国时期被称为“忍冈”)周边没有人气,属于人口比较少的地区。阴阳道传入日本后,将东北方定为“鬼门”,西南方定为“里鬼门”。上野地处江户城的东北方向,是江户的“鬼门”。日本古城多在此方位设置寺宫以消除灾难,这也是当初建立宽永寺的原因之一。
在1868年发生的上野战争中,宽永寺被部分烧毁,其遗迹就是上野公园。
梨子地金高蒔絵三葉葵紋経箱 江戸時代・享保10年(1725) 宽永寺藏这个精致的经箱上用了“蒔絵”的技艺,这种日式漆艺,产于奈良时期,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作推光处理,显示金银色泽,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案。平安时代后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并在江户时代达到工艺巅峰。
此次出版的纪念册本文图片来源于日本东京博物馆、宽永寺官网
参考资料:《汉文大藏经在日本的流传与出版研究》殷琦琦(《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4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