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同志朱海峰的烽火人生—— 铁血丹心铸忠魂
创始人
2025-08-03 18:21:40
0

(来源:蚌埠新闻网)

转自:蚌埠新闻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何沛 通讯员 李箫 文/图)  “这是父亲留下的勋章和旧照片……”,抗日老同志朱海峰的女儿朱筱妹打开装满父亲荣誉的储藏箱,向采访组讲述了父亲朱海峰的抗日故事。2020年6月,96岁的朱海峰在蚌埠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这位14岁便从安徽明光走出的少年战士,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烽火岁月,将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深爱的土地与信仰。在朱筱妹手中,那些穿越时空的记忆,依然滚烫如初。

初涉战火:淮北平原的生死一课

1938年的秋天,淮河呜咽。日寇铁蹄踏碎明光家园,烧杀抢掠的暴行在14岁的朱海峰心头烙下血印。那一年,少年攥紧拳头,含泪叩别母亲,他毅然加入赵汇川领导的宿东抗日游击队,投身救亡洪流。

初冬的淮北平原,草枯霜寒。一次向马公店行进途中,连队突遭200余日伪军合围。“连长喊‘有敌情’。”目睹老兵们迅捷卧倒、架枪反击,少年朱海峰咬紧牙关,跟随部队依托坟地顽强阻击。敌强我弱,连长指挥交替掩护撤退,最终安全转移。这场生死初战,让少年彻悟:“怕没用!赶走鬼子,就得敢拼命!”

不久后,朱海峰被选送皖东北抗日军政干校。1939年6月,张爱萍将军的报告《巩固、团结,坚持皖东北的游击战争》如暗夜明灯,照亮他心田。

忠诚守护:熔金铸砖里的赤诚之心

皖南事变后,朱海峰调至粟裕领导的新四军一师,肩负特殊使命——守护部队金库。彼时苏中根据地物资奇缺:战士抽冬被棉花当夏衣,开饭时分散到百姓家借食,过后凭条结算。

最艰苦时,信念愈坚。部队将收缴的黄金熔铸成砖,每块都郑重刻上“献给党中央”字样。1943年,担任金库短枪班班长的朱海峰,抚摸着这些沉甸甸的金砖,深知它们是苏中新四军与地方政府献给党中央的,而不是留给自己部队用的。

“我父亲说,粟裕师长非常平易近人,经常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交谈。有一回,师长亲切地对他说‘金库非常重要,一定要保护好,不能出问题!’这句话父亲记了一辈子。”朱筱妹动情地回忆道,“父亲总说,守金库那会儿,才真懂了什么叫‘家国’——自己再苦,心里头得装着党中央,装着老百姓。”

展露锋芒:短枪出鞘的“活阎王”

1942年,日伪在苏中展开残酷“清乡”。朱海峰与十余名战友组成短枪队,如一把匕首插入敌后。他们神出鬼没,将粟裕师长“每月每乡捕杀一个敌人”的号令化为令敌伪闻风丧胆的雷霆行动。

1943年春,海门县伪镇长为患乡里,听闻其父病重将潜回探望,朱海峰带队在其宅外苦守三日。深夜,小队泅渡冰冷的护城河,趁醉制服门丁。队员们捂住其口鼻,悄入内室,伪镇长尚在酣梦,便被生擒。兵不血刃,为百姓除一大害。

更惊险的是智取特务的经历。一次任务返程,遇一装扮可疑者。朱海峰假称区特工站成员搭话,对方信以为真,道出了他的特务身份和此行目的。随即,朱海峰几人迅速将其制服,亮明身份,从他身上搜出1支短枪,并从其口中审出他要接头的对象是一地主家的管家。短枪队深夜赶到地主家,登门警告和教育,劝其改邪归正。经过教育的管家,后来果真经常为我方提供情报。

在争取季家市镇税收主动权的斗争中,短枪队乔装布控,将大摇大摆进店“收税”的伪税官当场拿下,从此敌伪税务爪牙再不敢踏入此地。短枪队“活阎王”的威名在苏中敌后不胫而走,每一次锄奸,都是对“誓死不做亡国奴”信念的锋利诠释。

初心如磐:从战场到和平的坚守

朱海峰的一生,是一部用忠诚书写的铁血史诗。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海峰还参加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跨过淮河、长江,从农村打到城市。1950年10月,他又随二十军开赴朝鲜,在朝鲜战场东线作战,长津湖战役中首战打败美国“王牌军”——陆战第一师。抗美援朝期间,他历任志愿军第20军司令部参谋、第58师战车团参谋长。

离休后,军民同仇敌忾的敌后抗日烽火经常萦绕在老人的心中。朱海峰拿起笔,一篇篇凝聚心血和情感的文章汩汩而出。先后发表了《回忆在粟裕师长身边工作二三事》《怀念谭政委学习好作风》《苏中新四军第一师反清乡斗争中的短枪队》《以史为镜莫忘国耻,继往开来兴我中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感言》《淮海战役中的夏庄战斗》《在第二十军参加渡江作战的回忆》《我为苏加诺总统做演示》等几十篇十几万字的文章。他还长年坚持不懈地义务给驻蚌埠部队及地方大中小学学生做报告,广泛进行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部队优良作风教育。

晚年的他常坐在窗前,看着街道上车水马龙,孩子们欢声笑语。朱筱妹说,我父亲这一辈子,枪林弹雨里没怕过,穷日子里没低头过。

朱筱妹一边回忆一边翻开父亲珍藏的各种纪念章:1949年获得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1952年获得的朝鲜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1957年获得的三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得的独立功勋荣誉章……这些无言的勋章无不见证了朱海峰非凡的军旅历程,也在无声诉说着:何谓家国,何谓忠诚,何谓永不褪色的信仰。

山河无恙,吾辈当思来路。朱海峰们用青春与热血熔铸的和平基石,永远提醒着我们:一个民族挺立的姿态,来自对历史的铭记,更来自对脚下这片土地那份永不褪色的赤诚与守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雕塑艺术盛宴亮相呼和浩特 转自:草原云给小朋友介绍雕塑寓意。8月3日,呼和浩特市民观看雕塑艺术展。第二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
“旅游+”持续发力 澳门经济跑... 2025年7月9日,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新华社澳门8月2日电 题:...
10秒结算!这项“刷脸”服务太... 自今年2月新疆启动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应用工作以来“医保刷脸结算”服务终端已覆盖全疆并推广至...
探访ChinaJoy试玩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立洋 上海报道8月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2025 Ch...
为什么说兰州空战是抗战时期“中... 矗立在兰州市城关区的"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如今银灰色的桥身与奔流的黄河相映成趣。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