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呵护生命一样建设城市
创始人
2025-08-03 17:40:17
0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6期,总第939期),原题为《像呵护生命一样建设城市》。

文丨本刊评论员

城市的灵魂与尺度,始终系于人。当城市在发展中持续倾听人的需求、拓宽人的参与空 间, 便会生长为更具情感、更富温度的生命共同体。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发展理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在持续夯实城市物质基础、完善功能载体的过程中,更加凸显城市内在生命力的培育,更加聚焦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让“人的城市”特质愈发鲜明。这一理念的升华,意味着发展方式与治理模式的深层演进,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以系统思维观全局,超越单一维度;以动态更新促活力,超越静态蓝图;以人的幸福定坐标,既见物又见人,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

“有机”的核心,在于摒弃割裂思维。割裂思维将城市各组成部分视作孤立存在,使得各领域隔离开,难以形成相互滋养的良性循环。城市要实现健康运转,离不开系统协同的支撑,这就需要将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要素充分融合,让各个系统共生共荣:经济系统输送活力,文化系统传承记忆与创造惊喜,生态系统维系呼吸与循环,社会系统则像毛细血管,将公平正义送达每个角落。

曾几何时,北京亮马河被栅栏分隔,多主体各管一段,河岸空间逼仄。对此,朝阳区以系统思维打破壁垒,各部门协同共治、蓝图共绘,推进拆栏、截污、增绿、架桥、亮灯工程。如今,亮马河水岸贯通,沿线建筑敞窗向河,艺术装置与亲水空间相映成趣,租金人气齐升,已然成为活力十足的“城市会客厅”。

城市生命体的独特魅力,还体现在其动态生长能力上。它不是僵化的标本,而是持续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生命。城市更新,正是这种新陈代谢的关键机制。这要求我们告别过去外科手术式的大拆大建,转向更精细、注重肌理修复和功能再生的“微创疗法”。

南京小西湖的更新实践,正是这种“微创疗法”的鲜活样本:摒弃大拆大建模式,以“小尺度、渐进式”更新为核心,厘清产权、划设单元,筑牢更新基础;配套制度、制定图则,明晰推进路径;引导多元主体自愿参与,凝聚共建合力。最终,项目留住了原住民、重燃了烟火气,引入了新业态,为老城保护更新探出一条新路。

城市生命体的根本价值,终究要回归到人本温度。我国城市发展理念愈发凸显人的核心地位,这其中,最难的并非硬件改造,而是将宏观层面的人口构成和群体特征,细致还原为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鲜活个体。城市的灵魂与尺度,始终系于人。当城市在发展中持续倾听人的需求、拓宽人的参与空间,便会生长为更具情感、更富温度的生命共同体。

要构建符合“有机生命体”特质的现代化城市体系,须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在于,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城市群、都市圈,中观层面的核心城市、县城,还是微观层面的社区、街区,都需遵循“有机生命体”的发展规律,追求系统协同、动态更新和人本温度。唯有如此,才能构建起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充满韧性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体系,让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城区、每一条街巷都真正“活”起来,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载体。

城市如生命般自由呼吸、茁壮成长,城市居民能在其中找到归属与尊严,这既需要宏观层面的科学布局,又离不开微观实践的民生温度。城市不是冰冷的建筑堆砌,而是鲜活的有机生命体。唯有怀着敬畏之心,像呵护生命一样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方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雕塑艺术盛宴亮相呼和浩特 转自:草原云给小朋友介绍雕塑寓意。8月3日,呼和浩特市民观看雕塑艺术展。第二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
“旅游+”持续发力 澳门经济跑... 2025年7月9日,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新华社澳门8月2日电 题:...
10秒结算!这项“刷脸”服务太... 自今年2月新疆启动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应用工作以来“医保刷脸结算”服务终端已覆盖全疆并推广至...
探访ChinaJoy试玩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立洋 上海报道8月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2025 Ch...
为什么说兰州空战是抗战时期“中... 矗立在兰州市城关区的"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如今银灰色的桥身与奔流的黄河相映成趣。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