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首先,监管资金和保险作为两大蓄水池,类似于提供无限流动性,起到逆周期调节效果,锁住下行风险。
其次,居民存款搬家和美元资产外溢作为另外两大蓄水池,暂时还没有显著流入A股市场,但是提供了无限想象力,尤其是如果有特朗普访华或者4中的重要trigger。同时,过去一周,国内保险利率上限下调、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大幅提升,让这两大蓄水池的水位进一步提升。
因此,为了防止指数上行风险,在〖经济周期类〗资产中,建议配置一些与短期数据不敏感的板块,比如券商、保险、金融it、地产等。
下半年,在〖景气成长类〗资产中,最看好#科创板 的机会。国产算力Q2由于各种因素Delay拖累了科创板,但是进入Q3,这些因素正逐一解决。前期,海外算力和应用给市场打了个样,国产算力和应用虽迟但到。
引言:科创板自19年开市以来坚持“硬科技”与“试验田”定位,在A股成长股投资范式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一方面,科创板与新一轮AI产业周期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投资者固然担心科创板估值与流动性风险。6周年之际,我们抛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答题”,解惑当前科创板如何投资。
科创板6周年6问6答核心观点如下:
Q1:科创50指数线能否实现向上突破?
我们认为,科创板指数超额收益的核心条件在于权重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的景气度预期进一步上修。
Q2:新一轮产业周期下科创板估值到了什么位置?
我们用市销率(PS)替换市盈率重估,科创生物指数与科创芯片指数估值分位数仍然较高,有待产业景气度进一步印证消化估值。
Q3:科创板IPO扩容预计带来多少“底仓流动性”?
新规规定打新者需持有至少600万元科创板底仓,新设“科创成长层”进一步提升打新者数量,我们预测科创板IPO节奏大致回到23年前三季度水平,对应新增打新者超过2000家,带来超过百亿底仓增量资金。
Q4:科创板解禁压力消化了多少?
科创板由于标的科创属性导致PE/VC限售股占比高,但是一般实际减持市值与解禁市值比例不超过10%。减持压力大幅减轻背后得益于两项制度有效安排:一是“减持新规”让科创板解禁规模中受限制比例高达55%-60%左右;二是“询价转让”将减持压力从二级市场“转移”至准一级市场,从询价转让金额占解禁市值比值看,2025H1已超过4%且持续增长。
Q5:科创板公募基金持仓有何投资线索?
(1)科创板整体最新配置比例创历史新高(达15.36%);(2)持仓调整方向明显受产业周期影响:光伏设备/医疗服务/航空装备等盈利承压板块降幅明显;半导体/IT服务/光学光电子等景气向上行业,个股持仓比例已连续多季度提升。
Q6:科创板各类型指数品种投资价值如何比较?
(1)科创板指数体系日渐丰富,其中截至7月31日,科创50ETF规模占比约60%。(2)指数风险收益特征上,科技行业类指数夏普比率普遍较高;(3)主要指数收益率与权重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比如:科创芯片更易受算力产业景气度影响、科创100更易受创新药产业景气度影响、科创50更易受光伏产业景气度影响。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节奏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等。
报告正文
一、本期话题:科创板6周年6问6答
(一)Q1:科创50指数线能否实现向上突破?
科创板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以来,坚持资本市场“硬科技”与“试验田”定位。去年“9.24”新政以来科创50指数累计涨幅达58.63%。
我们认为,科创50指数实现再次向上突破的核心条件在于权重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的景气度进一步上修。一方面,由于科技股对估值容忍度较高,且更注重景气度预期与未来现金流贴现价值,科创50指数预期收益率更易受权重行业景气度影响,按照战略新兴产业分类,截至7月30日,科创50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值占比超过70%。另一方面,从科创芯片与科创新能相对指数表现看,呈U型走势背后反映了从新能源赛道到AI赛道产业景气周期变迁。
从权重行业盈利走势看,根据iFinD,电子核心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及生物医药工程产业25年净利润增速触底回升,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药BD新产业周期加速驱动下,预计未来两年将成为科创板的业绩贡献核心增长点。
(二)Q2:新一轮产业周期下科创板估值到了什么位置?
一方面,科创板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当前科创50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PE(TTM)分位数超过90%;另一方面,从权重行业看,考虑到初创科技公司盈利稳定性较弱,我们用市销率(PS)替换市盈率重估,截至7月底,科创生物指数市销率为12.98(历史分位数达99.39%),而科创芯片指数市销率为12.67(历史分位数达79.38%),科创板半导体芯片行业与生物医药行业估值仍然处于较高位置,有待产业景气度进一步印证消化估值。
(三)Q3:科创板IPO扩容预计带来多少“底仓流动性”?
2024年8月16日,上交所发布《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本次修订要求科创板网下打新投资者需持有日均市值600万元以上的底仓标的,意味着给科创板被动注入“底仓流动性”。根据我们估算,去年Q4至今科创板IPO项目网下初步询价机构家数由平均约4400家提升至超过6300家,若以6300家每户配置600万元计算,打新新政实施以来已累计带来约378亿元的被动底仓流动性。
伴随6月陆家嘴论坛“科创成长层”宣布设立,科创板迎来新一轮IPO扩容“窗口”,而IPO扩容带来的打新收益增厚也会提升网下打新者数量,进而增厚底仓增量资金。首先,从当前科创板企业排队情况来看,预计下半年后IPO节奏将温和修复,预计在2026年二季度IPO规模将超过300亿元,有望接近2023年前三季度的平均水平。其次,假设对应23年网下询价家数水平(约8700家),预计未来增加(8700-6300)*600/10000=144亿元底仓流动性。
(四)Q4:科创板解禁压力消化了多少?
科创板由于标的科创属性导致PE/VC限售股占比高,进而使得每年解禁规模较大,一直以来投资者非常担心科创板减持风险。然而,尽管科创板名义解禁规模较大,但减持比例普遍偏低,一般减持市值与解禁市值比例不超过10%。
科创板减持压力减轻背后得益于两项制度有效安排:第一,2023年9月26日,沪深北交易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通知》,通知指出上市公司存在以下四种情形下不得减持:(1)破发;(2)破净;(3)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4)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根据我们测算,减持新规让科创板解禁规模中受限制比例高达55%-60%左右。第二,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实施“询价转让”机制,询价转让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定价,将减持压力从二级市场“转移”至准一级市场,有效缓释了对二级市场流动性影响,从询价转让金额占解禁市值比值看,2025H1已超过4%且持续增长,说明询价转让对解禁压力的消化作用也在不断提升。
(五)Q5:科创板公募基金持仓有何投资线索?
从整体看,公募基金对科创板及科创50指数的配置比例呈上升态势,体现科创板逐步“机构化”。2025年Q2末,公募基金对科创板整体的配置比例创下历史新高,达15.36%。
从行业看,2025年Q2末,公募基金对电子、医药生物、国防军工、汽车、通信、家用电器及机械设备七大行业实现超配,其中电子行业超配比例高且相比Q1进一步提升。
从个股看,公募基金对科创板持仓调整方向明显受产业周期变化影响:一方面,光伏设备、医疗服务、航空装备及消费电子等盈利预期承压板块个股仓位降幅明显;另一方面,半导体、IT服务、光学光电子与医疗器械等景气预期向上行业,个股持仓比例已连续多季度提升。
(六)Q6:科创板各类型指数品种投资价值如何比较?
科创板涵盖了宽基类、风格类、主题类、细分行业类、跨市场类等多种类型指数,例如,宽基类指数科创50聚焦科创板市值龙头企业,科创AI、科创芯片等指数则聚焦于具体的行业,科创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甚至聚焦到了产业链具体的环节。其中,截至7月31日,科创50、科创100、科创创业50、科创价格、科创芯片指数的ETF规模显著高于其他指数,其中科创50ETF规模占比约60%。大部分行业类指数因为聚焦于细分领域,ETF产品规模相对较小。
科创板指数的指标横向比较呈现以下风险收益特征:(1)科技行业类指数夏普比率普遍较高,收益率表现较好,但整体波动更大。(2)宽基类指数整体波动率较小,近一年涨幅较高,但夏普比率低于科技行业类指数。(3)智选创新价值指数年化夏普比率高达0.51,收益表现不错的同时波动率也不高。
科创板主要指数的行业集中度高,收益率与权重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比如科创芯片更易受算力产业景气度影响、科创100更易受创新药产业景气度影响、科创50更易受光伏产业景气度影响。
二、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使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上行,进一步造成全球通胀再度出现大幅上行压力;
海外通胀反复及美国经济韧性使得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节奏低于预期,特别是美联储降息节奏、美债利率下行幅度 低于预期;
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较长时间处于底部徘徊状态,进一步带来 市场风险偏好下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