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时罹患淋巴瘤,34岁时又确诊胃癌,今年35岁的阿娇,在过去7年里直面两种癌症。
“我的问题不是‘为什么是我’。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总是我?”
这是一个阿娇永远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她是少数知道答案的人之一。治疗以外的时间,她是抗癌博主“柱子哥”。她和网友讨论治疗方式、交流医学信息,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
如果人生注定短暂,阿娇愿意尽力给同路人一点光亮。
05:28
蓝光
超清
高清
流畅
继续播放
当前非Wi-Fi网络,继续播放将产生流量费用
视频播放失败
建议打开央视新闻观看
时光里丨如果人生注定短暂
00:00
10:39
昨天、今天,也许明天。对于阿娇来说,每一天的生命,都是她争取来的。
争取每一天时间的她,并不喜欢把这些时间叫作“赚来”的日子:“我没有去计较每一天是失去还是赚到,我也没有怀着坚持的心情。”阿娇眼里的每一天,都是“生活的一天”,身在其中,她可能处理了一点琐碎的工作,回复了朋友的消息,穿了一件没有穿过的衣服……看病,不过是其中一部分。
看病这件事,阿娇早已熟门熟路。淋巴瘤、胃癌,她先后得了两种癌症,也因为癌症有了新的称呼:抗癌博主“柱子哥”。
阿娇在医院取号报到
“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真实、完整记录自己人生的普通人”,这是阿娇的自我介绍,两种不治之症是她记录的一部分。最早是在2018年10月18日,一班寻常的早高峰地铁上,这名寻常的上海陆家嘴白领在电话里听到宣判:滤泡性淋巴瘤。
“早上8点多,上班路上,医生就打电话说,你的病理报告出来了,直接把我摇到医院去了,我就稀里糊涂地开始检查治疗。当时我第一反应是,啊,今天还没有请假。”阿娇说。
如果人生注定短暂,我要怎么过?这个问题第一次摆在阿娇面前。
预计为期半年的仗打了两年,阿娇几乎看遍全国的血液肿瘤专家,捡回一条命。也是在这场仗开打后仅仅两周,在两次化疗的间隙,阿娇写下《魔都28岁硬核知识型美少女自救指南》,万余字里甚至包括一张硕大的思维导图,拆出与治疗相关的方方面面。那之后,她在医院小有名气。
成为医院打卡王、“抗癌博主柱子哥”,并不是阿娇的自我证明。她喜欢思考、擅长梳理,这是她工作习惯的延伸。生在东北小城,小学时父母下岗,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一路考进复旦大学。工作时,阿娇常常深夜加班,有同事下班前顺手送她一张便签——“劳动模范”。投身金融行业,做出海业务,阿娇永远语速飞快,那是她心中“短暂在山顶喘息看风景的时刻”。
“自救指南”,一开始,阿娇当作记录和梳理,她记录自己走过的直路、弯路,也梳理此前自己陪母亲、父亲抗癌的经历。她没想到自己的分享能被如此多的人看到,更没想到,这份记录,她一直更新到今天。2020年,阿娇以为自己和癌症的战事已趋平缓,没想到4年之后,她听到又一次宣判,胃癌。
阿娇在录制自己的自媒体节目
“如果我没有生病,我不会离开我喜欢的行业。胃癌的残忍之处就是,你本来喜欢和习惯的东西,它会一样样拿走。你爱美,它就会让你变丑;你爱吃,它就会让你胃痛;你爱运动,它就让你没体力;你爱工作,它就让你离不开病床;你爱旅行,它就会让你受困于医院。”这是阿娇形容的,被疾病剥夺的人生。
这场病格外凶险。2024年8月确诊胃癌以来,阿娇做了21次化疗,每天和输液架绑定8个小时;她经历了两次开腹手术,两次都没能成功切除肿瘤。确诊时,医生告诉阿娇的家属,“要有心理准备,再怎么治疗,也就是一年左右”。
阿娇不服。比赛并未结束,谁说跑得不顺的人就得提前下场?她的手机不但记着下一次化疗、下一次复诊,也记着下一次旅行、下一次相聚。复诊这天,她仔细搭好一身橘黄色的衣裙,手指上还有不久前为旅行而做的美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里,很多患者和家属能认出她。
“很多在医院碰到我的人,看到我有精神头,他们就觉得挺开心。不是说我能帮助人家什么具体的事情,我没有这个能力。人家就觉得这个人还挺劲儿劲儿的,就会觉得,还不错。”阿娇就这样,活成灯塔。
很多病人和家属能在医院认出阿娇
2024年8月到2025年8月,医生说的“一年”已经到了。阿娇并不迟钝,甚至有超出多数人的敏锐,她不是看不见最终的结局:“我坚信两个理念,第一是普通人得癌症之后,依旧可以拥有璀璨人生;第二是哪怕疾病不可治愈,死亡不可避免,我们还有安宁疗护这条路可以走。”
疾病的疼痛、治疗的不适、生活的落差,所有难熬的时刻让阿娇确切地知道,中山医院到陆家嘴,千山万水,再难翻越。好吧,如果人生注定短暂,她愿意竭尽全力,给同路人一点光亮。
“我在大医院里看到了太多跟我爸妈很像的病人,看病没有什么经验,走在医院里不知道哪儿是哪儿,也看不懂检查单。他们拖家带口来大城市看病,但其实没有任何有效的准备。”阿娇早早意识到“看病是个很有学问的事情”,多一点知识和讯息可以省钱甚至救命。
除了疾病本身,“柱子哥”的记录里,从就医指南、保险理赔,到遗嘱公证、临终关怀,几乎无所不包。阿娇把这份努力形容为“干得很随手的事”:“你开车在路上,前面塌方了,你跟后面的人说,前面在掉石头,你注意一下。就是这种性质的事情。”
阿娇分享自己抗癌的经验
这是28岁、在职场奋斗正酣的阿娇没有想过的人生。石头从天而降,砸得女孩生疼。如果有得选,阿娇当然不想成为“抗癌博主”。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厉害的女作家,一个出色的投资人,一个优秀的律师,或者,一个可以抱怨普通生活的普通人。她多么渴望普通,即便到这一刻,她也在坚持,“我是靠本事吃饭的,我不是靠做柱子哥吃饭的”。
去复诊的路上,阿娇习惯提前列出想和医生交流的问题
2025年8月1日深夜,阿娇更新了一条记录,她形容自己拳头一般大的肿瘤“垂坠着,秤砣压住整个胃”。胃里空间所剩无几,一杯水要喝一小时,她说,“每天进食进水都像端一杯满满登登马上溢出来的热水一样。不知道我滚烫的指头什么时候肯撒手。”
什么时候撒手?不是今天,不是这个很热很热的夏天,不是任何一天。
阿娇在午夜慨叹“为什么反反复复失去人生的总是我啊”,隔两天,她又真诚许愿,要能拥有一辆自己的小电摩就好了。
一年过去了,比赛还没结束,阿娇仍然在努力抓住每一分生的希望。她说,人要相信,自己永远可以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杜希萌
视频导演丨张嘉琪
拍摄剪辑丨杨子安
制片丨李万群
新媒体编辑丨章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