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信谣易上头 跨圈辟谣觅真相
创始人
2025-08-03 15:33:30
0

当一则附着“权威通报”的“上海某中学霸凌”消息在班级群里弹出,到底需要多久可以传播到全校?到底有多少人能一眼识破这是AI编造的谣言?造这样一条谣言究竟“成本几何”?这个暑假,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高二男生程洋和同学们做了一次特别的实验,结果令大家感到意外,“只需四步,一条能以假乱真的虚假警情通报便诞生了!”

这是记者日前在第六届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嘉年华现场听到的故事。围绕“AI不设限,少年敢破界”这一主题,长三角地区的青少年通过实验、辩论、调查等形式,直面AI时代的信息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普及,类似的虚假信息正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悄然渗透进青少年的数字生活。“AI谣言”成为青少年关注的主题之一。

程洋和伙伴们用主流生成式AI生成“校园霸凌”主题的通报,诱导AI将事件“精准定位”到本校,接着运用文生图工具配上图片,最后抹去“AI生成”的标识——全程仅耗时5分47秒,成本几乎为零。生成的“通报”中,时间地点、涉事学生姓名、伤情描述乃至法律条款应有尽有。“若配上敏感话题标签进行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程洋说道。

这样的“低成本造谣”并非个例。从伪造明星涉案的法院文书,到编造“自来水污染”的虚假通报,AI正成为谣言制造者的“得力帮手”。就在嘉年华的前一天,上海就又有6人因伪造上海“LV大船”被淹视频、传播台风谣言被行拘,程洋说,自己也刷到过,这一处理结果也更加提醒自己,数字时代,一双“火眼金睛”有多重要。

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一男生庄和涛深有同感。“2025年取消中考?”“青少年抑郁症率达20%?”“《崩坏·星穹铁道》押中高考作文题?”他发现,这些精准“刺”向不同圈层的谣言。“取消中考”的谣言在初三学生中引发焦虑,“游戏押题”则在玩家群体里疯狂传播,圈子里观点越聊越像,情绪越带越高,谣言就越来越“真”,可辟谣的话却很难传进去。一旦突破原有圈层进行跨圈传播,质疑声便会明显增多,这为破解谣言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及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55.9%的未成年网民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新闻,超过电视的50.2%;但30.6%的青少年不会独立验证信息,45.7%无法识别AI谣言。“面对谣言,不妨跳出‘信息茧房’,换个角度观察。”庄和涛说,他的方法是,别忙着转发,先多看看评论区。“有时候评论区就有网友辟谣了,也有很多网友会提供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帮助我们作出判断”。

“我要交份课题报告,想用AI查找具体案例,结果发现,学校名称是对的,活动看上去也很像真的,但再去学校官网搜索,怎么也找不到相关信息,很可能就是AI自己编写!”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程洋提出了交叉验证的方案:第一时间寻找官方媒体报道或学校官网等权威信源进行核对,这一定是最可靠的。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徐一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关税税率达1934年以来最高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报告显示:美关税税率达1934年以来最高 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日前发布报告...
跨境支付通上线月余快速落地 参...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合作(简称“跨境支付通”)上线一个多月,在各地迅...
国家公园严选大熊猫“同款”生态...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国家公园严选大熊猫“同款”生态产品来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大熊猫国...
唐代真的是以胖为美吗 这种说法... 还不知道:唐朝审美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炎炎夏日已经来临很多,身...
乾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盖章狂魔... 乾隆为何喜欢盖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对于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