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 著
邓世昌是广东番禺籍(今广州珠海),出身商贾之家。福建船政学堂本来规定不招收外省籍学生,由于他曾向洋人学习过算术,有英语基础,考官破例选其入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时年18岁。入选船政学堂是他的幸运,而他的不幸则仍然因为非闽省籍,没有官派英国留学海军驾驶。但他却成为同期同班同学中最早上舰任管带的,毕业后,先任“振威”舰管带,调入北洋舰队序列后,1881年与林泰曾出洋接“超勇”“扬威”归国,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1887年,他随丁汝昌赴英、德接收“致”“靖”“经”“来”四舰,擅长测量、驾驶,又“详练海战术”。归国后,任“扬威”舰管带,在实践中具备了较比完整系统的指挥业务能力。
《清史稿》记载李鸿章对邓世昌有“高其能”的军事素质评价,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对邓世昌也甚为赏识,光绪六年(1880)十二月,李鸿章致电船政大臣黎兆棠,再请福建船政推荐海军军官入列北洋舰队,特意提出邓世昌其人“质地厚朴,而带船运气不佳,倾令出洋历练,当有进益”。所谓“出洋”,是指之前邓世昌随丁汝昌至英国接带订购快船。所谓“历练”,也是知道邓世昌未有留学经历。虽然“运气不佳”,但终凭自身业务素质晋升主力舰管带。邓世昌入选北洋海军海防作战序列,38岁时充任“致远”舰管带,并兼“经”“致”“靖”“济”四舰营务处。以广东籍任管带,这不免受到闽籍将领们的嫉妒。邓世昌入北洋海军(含入船政学堂)服役27年,一贯处事严谨勤勉,治军严格有方,爱护士弁,而且严格遵守北洋舰队管带不得离舰到岸上居住的军纪,不带眷属,也不在刘公岛基地购买宅寓,日复一日在舰上居住。这与很多闽籍将领在岸上大肆购建寓所形成鲜明反差,如在海战中临阵脱逃悬挂白旗投降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不仅在多处购屋还纳妾。即如北洋海军最高指挥官丁汝昌也曾在刘公岛购屋,还租给部下以收取租金。而邓世昌这种众浊我清的不合流俗,势必引起闽籍将领的憎恶。《清史稿·邓世昌传》载他“非时不登岸,闽人咸嫉之”,正应了“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古语。
邓世昌以儒将自期,期以“忠忱报国”,自服役至殉国,漫长的27年,仅回故里三次,最长仅七天即回到舰上。其父逝世时恰逢中法开战,邓世昌顾及海防吃紧,决然不去奔丧。这种有违世俗之举,越发引起众议,闽籍将领们也越发视其为“不孝”的怪物,对他进行排挤孤立。
邓世昌的特立独行,孤格高标,“不饮博,不观剧”使得他长期受排挤,内心落寞孤独。他也给攻击他的闽籍将领们以口实,北洋海军军纪规定舰上不得饲养动物,邓世昌不顾军纪,在舰上豢养一条爱犬“太阳”,终日在舰上与爱犬为伴。这大约是他寂寞孤寂的依托。他没有回家奔父丧,内心其实也非常痛苦,在舰长住舱里终日不出,仆从看见他只是一遍又一遍书写“不孝”两个大字。 (3)
下一篇:潮汕粿汁:一碗米浆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