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的“风高浪急”,各地区各部门主动作为,以开放促发展促合作,推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增强外贸韧性。今年以来,中国外贸承压不小,但外贸成绩令人瞩目。上半年,我国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7.2%的增速。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情况下,中国外贸能够稳定增长,既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也注入了信心与力量。主动应变求新是关键。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3万家。保持多元稳定是重点。越是在外贸面对压力挑战之时,越是要坚持多条腿走路,越是要扩大外贸“朋友圈”。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结构优化是核心。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我国外贸企业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上半年,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均超过两成。创新底色更加鲜明,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均超过两成。
激发外资活力。“外资吸引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是否有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不仅在外贸方面实现了稳定增长,而且在吸引外资方面也稳打稳扎。今年以来,中国坚持扩大开放,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多措并举推动吸引外资“回稳提质”。从投资选择看,截至6月底,“十四五”时期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商务发展规划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同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从引资结构看,上半年,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53%、36.2%、17.7%。从营商环境看,聚焦企业关切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清零”,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增强开放动力。开放的中国,世界的机遇。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各国互利合作、推动共同开放、实现共同发展。深化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试验。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的51.8%,我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规模超过2400亿美元,贸易投资不断深化,产供链联系更加紧密。从自贸区来看,集中展现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展深化。当今世界,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唯有不惧“逆风”“回头浪”,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才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