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陆军)
▶▷作者:曾蓓蓓
为紧贴老干部需求,不断拓展文化服务,北京市丰台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精心开展“霞光课堂·银龄工坊”活动,突出“文化传承、身心赋能、生活乐享、时代融入”,创新开设“品析雅学、非遗匠学、颐养康学、智能e学”四大主题内容,并辅以薪火微课堂、“微运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点亮一段段银发人生的奇妙文化旅程。目前,累计开课40余场,吸引700余人次热情参与,成为老干部及其家属乐享生活的“文化家园”。
在这些开设的课程中,“非遗匠学”尤为引人瞩目。来自全国的“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技艺大师倾情授课,不仅传授精湛的技艺,更深入剖析作品背后厚重的历史脉络、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深邃的文化底蕴。
陕西宝鸡的马勺脸谱,墨线勾勒,一勾一勒间彰显正直刚毅的精神图腾;甘肃永昌的榫卯,凹凸相契,一凹一凸中构筑永恒团结的智慧结晶;江苏扬州的雕版印刷,刀笔生辉,一凿一刷下拓印千年不散的翰墨书香;江西景德镇的制瓷,泥火交融,一拉一烧里凝固流转千年的岁月风华……每一件非遗作品,都是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生动缩影。当老干部们在课堂上一凿一刻、一剪一编时,他们不仅是在创作一件件作品,更是在续写一段段文化记忆。
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大家认真投入,最终完成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非遗手工作品。这一刻,课堂成为匠心流淌的舞台——刻刀轻舞,篆刻的是岁月积淀的厚重匠心,方寸印石间尽显乾坤;剪影游走,裁剪的是祥瑞生活的绚烂喜乐,红纸翻飞中绽放繁花……这不仅是非遗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一位完成篆刻创作的老干部由衷感慨:“能够身体力行地参与非遗传承,亲身感受这份文化血脉的搏动,我感到意义非凡,收获满满!”
“非遗工坊让大家实现从文化学习者,到艺术创作者,再到中华传统文化守护者和传播者的多重转变。”据介绍,“霞光课堂·银龄工坊”的生动实践,已成为该干休所聚力深化“五个服务”的有力抓手,他们将持续为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新活力,搭建起连接传统与现代、知识与乐趣、价值与传承的温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