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天寿山阳翠岭南麓的永陵,是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与3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营建之始,嘉靖宣称陵寝规制要一如长陵但“必重加抑杀”。其实永陵的伟丽精巧实有过之。永陵始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用时约十年左右,占地25万平方米,在十三陵中是仅次于长陵的第二大陵。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宏大、用料考究,但也耗资巨大,据说用银800万辆用工4万多人。山陵“重门严邃,殿宇宏深”。5开间的祾恩门,7开间重檐歇山的裬恩殿,仅存地基月台柱础。丹陛上升龙降凤戏珠及海水江崖、云纹、回纹及卷草纹饰全部采用高浮雕的手法,反映了明中叶石雕艺术的特点。
明楼全部使用砖石,无丝毫木材。城墙用石多为从河南浚县江苏徐州河北丰润采来的花斑石,人工打磨,华彩自现。神道由青石铺成,丹陛石雕升龙降凤异常精美。
“城楼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永陵的明楼采用内部发券的砖石结构。其中斗拱、领坊、橡飞,乃至榜额均以坚固的石料雕成——施以彩画,酷似木构建筑,但实际上却无片木寸钉。宝城垛墙不用砖,全部采用色彩斑斓的花斑石加工组装,这使得永陵的明楼坚固异常,挺立数百年完好如初。明楼里的碑座将传统的须弥座改成了从下往上逐层收束的五级迭落方台式样,从下而上雕刻海水、宝山、祥云、二龙戏珠等精美图案,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独特形制。
吉壤土厚,金水回环,群山拱卫,负阴抱阳。嘉靖帝45年执政威权赫赫,他的山陵建设深刻影响了孙子万历皇帝定陵的规制和建筑。这也应和了他为此陵命名之意:永,遐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