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8月1日,记者跟随“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采访团走进北京绿色交易所,调研美丽北京建设情况。截至目前,北京碳市场各种交易产品累计实现交易量超1.1亿吨,交易额近47亿元。
北京环境交易所于2008年设立,是集各类环境权益交易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平台。202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绿色金融工作的整体部署,北京环境交易所更名为北京绿色交易所,并将注册地址迁至城市副中心。
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大屏幕上,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数据滚动播出。“作为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配合市生态环境局等主管部门开展北京碳配额有偿竞价发放,支撑全市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年度履约工作。”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邹毅说。
北京市2013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年度碳排放总量5000吨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管理,涵盖电力、水泥制造、石油化工、热力供应、公共交通、其他工业和服务业等行业,涉及重点碳排放单位约900家,碳排放总量约4500万吨。
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已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保持稳中有升趋势,从开市之初的50元/吨左右逐步上涨至2024年的111元/吨。碳市场有效驱动了企业减排行为——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碳排放控制任务,配额富余单位则可出售盈余配额获取收益。“截至目前,北京碳市场各种交易产品累计实现交易量超1.1亿吨,交易额近47亿元。”邹毅说。
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持续完善交易系统功能,起草并发布交易和结算规则及配套细则。截至目前,已为超过2000家单位完成交易系统开户,累计实现交易量超240万吨,交易额超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