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一初级中学
金秋文学社 吕子菲
我的家乡浙江省东阳市,每至岁末年初,总有一项熠熠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春风般轻柔拂过,为凛冽寒冬染上温暖而明媚的色彩。它,就是我们家乡赫赫有名的年画。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春节期间张贴的画作,承载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在我的记忆深处,年画始终与春节如影随形,是年味儿中不可或缺的灵魂。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整个家乡便沉浸在一片忙碌而欢乐的氛围里。家家户户打扫房屋、置办年货,其中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挑选几幅心仪的年画,为家门增添一抹亮色。
家乡的年画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据说可追溯至清朝末年。彼时,一位名叫李老汉的民间艺人凭借精湛绝伦的技艺与独具匠心的创意,创作出第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年画。自此,这门技艺在家乡的土地上开枝散叶,代代相传,历经岁月洗礼,越发熠熠生辉。制作一幅年画,工序繁杂且精细。首先,艺人需精心挑选上乘纸张,此纸张既要质地厚实耐用,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又要具备良好的着色性能,以便色彩能完美呈现。随后进入构思与绘图环节,艺人们依据当年生肖以及民间传说,精心设计出寓意吉祥、色彩明艳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传承经典,如龙凤呈祥、鱼跃龙门,尽显大气磅礴与祥瑞之象;有的则扎根乡土,描绘农耕场景、民俗活动,生动鲜活,满是生活烟火气。绘图完成后,上色与印刷至关重要,艺人以特制颜料,一笔一画,精心勾勒填涂,力求色彩鲜明,让画面栩栩如生。最后,经过晾干、装裱等工序,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年画才最终得以诞生。
年前的家乡年画市场热闹非凡,堪称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的年画整齐排列,令人目不暇接。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们在各个摊位间穿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孩子们兴奋不已,小手指着一幅幅精美的年画,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老人们则眯着眼,细细端详,神情专注,仿佛在年画中找寻着记忆深处的那份温暖与熟悉。人们依照自己的喜好与家中装饰风格,精心挑选。而我总会被那些色彩绚丽、构图精巧的年画深深吸引,透过它们,仿佛能触摸到浓浓的年味儿,感受到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年画,于家乡而言,是无比珍贵的文化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更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熊熊火炬。每至春节,看着家家户户门上张贴的年画,一种暖流便会在心底缓缓涌起。这暖流里,有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有对传统发自内心的敬畏,更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如今,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年画制作技艺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心怀热忱,用心守护与传承这门技艺,它定能在未来的岁月长河中继续绽放耀眼光芒,为我们的年俗增添更多绚丽色彩与温暖。
点评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家乡年画,将其视为家乡珍贵的文化符号。开篇点明年画是家乡非遗,奠定情感基调。接着从年画的寓意、历史起源、繁杂制作工序等方面展开,展现其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描绘年画市场热闹场景时,融入了人物细节,凸显了年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指导教师:王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