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即逝的电力,是如何成为可交易商品的?
创始人
2025-08-03 10:07:05
0

电力是寻常之物。已经习惯电力全覆盖的人们往往认为电力的持续供应是理所当然的,而当电力中断,比如停电或限电时,人们会感到震惊。但电力也是不同寻常的,这不仅是因为在引入电力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它为城市空间和家庭的社会生活体验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 不是经济学教科书中用来证明所谓的供求规律的那一类商品。

首先,电力很难储存。电力不可能像衣服和容易腐坏的食物那样,可以不同程度地在仓库储存一段时间,同时消费者或是做出购买决定,或是等待更合适的价格。目前,业界正在加速以低成本制作足以存储发电厂产电量级别的第一代大容量储能电池。与此同时,由于电能难以大量存储,发电厂生产的大部分电能几乎需要随发随用,以免过度的电能输送或突发的电能损失导致线路功率不平衡而造成损坏(或进一步引发停电故障)

其次,电力的输送方式很特殊。为了寻求更低的成本,许多商品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运输。买方和卖方的运输选择可以从空运到海运到陆运,从普通托运到不同运输方式下的特殊托运。与之不同的是,在某天电力发展到电能可以被存储、装箱、车载运输之前,电力都与输送电力的基础设施——电网——紧密相连。

此外,负荷通常被经济学家认为是 “没有弹性的”,这意味着它几乎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毕竟,当停电时,消费者很难想象有什么能作为电力的替代品。

转瞬即逝的电力如何成为可交易的商品?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力都被视为不可被商品化的“自然垄断”对象,但如今,电力市场已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化国家成为一种常态。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在《电力消费社会》一书中,佳·厄兹登-席林借由电力市场化的进程,让我们重新认识电力这一看似平凡的能源形式。

原文作者[土] 卡内·厄兹登-席林

电力消费社会

作者:[土] 佳内·厄兹登-席林

译者:袁俊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5月

爱迪开创了

电力消费时代

了解电力的方式有很多,例如175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暴风雨中放风筝时所做的。富兰克林证明了正负电荷之间会产生一种力(他对电子云特别感兴趣),并提出电是正负电荷的运动,而不是像许多自然哲学家先前假设的那样是以太中的流体运动所导致的。本书关注的电力并不在富兰克林的云里,尽管它与闪电产生的那种电力也并非完全无关。

虽然在物理学和电气工程学中许多与电荷相关的不同现象都被认为是“电”,但我在下文中讨论的电,是以基础设施能否产生、交换和使用电荷来区分的——这种基础设施被人类学家定义为“使其他物质能够移动的物质”,并“为人类社区和经济提供重要服务”。我讨论的电是一种标准化商品,由发电机生产,并以消费者在邮件中收到的电费单来衡量。在工程师眼中,这种电通常被称为“电能”,或者用更具体的工程术语来说,“电磁场能量”。它的价格以“千瓦/小时”为单位,并在标准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AC)下输送。与富兰克林的电不同,我讨论的电是电力的同义词,因为它作为商品的可取性是来自其为电器供电的能力。

在美国,在市场出现之前,早期的电力领域和现在的一样具有技术经济性;它同时促成了20世纪美国管理资本主义的兴起,并以此为支撑。在20世纪上半叶,电力被规划成一个“大电网”,这个电网通过自然垄断的方式将财富集中在一小部分生产商手中。大电网最先依靠的是将市民转变为消费者。这个最初的电网和围绕其所产生的各种关系形成了一个技术经济领域。电气工程师、计算机程序员、数据科学家、行为研究人员和其他人正在忙着拆解和分析这个领域。正如本书所展示的,一个新的技术经济领域正在取而代之,在这个领域中,电力流动被重塑成一个市场,其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计算和竞争。

《电力之战》(2017)剧照。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大电网的出现,以理解我们所身处的当下时刻的特殊性。电力历史学家大卫・奈写道,美国的城市居民“见识了不同形式的电气化”:作为博览会上的奇观,作为重组了公共空间的公共交通工具,甚至作为一种尚待揭示奇效的医学治疗手段。

有趣的是,电力本身实际上并不是电力工业最初的主要商品。乔治・威斯汀豪斯和其他最初的工业参与者通过向市政府和工业制造商出售电力生产设备来赚钱。在当时,交易的商品本身就是一种物质生产资料。然而,到了19世纪末,随着托马斯・爱迪生的新商业计划,电力的“多样的面纱”被揭开了。爱迪生没有出售生产设备,而是围绕他的中央发电站建造了一个电网,目的是向消费者销售家用照明装置。爱迪生把电力这种转瞬即逝的东西作为一种可供交易的实用商品,从而开创了我们如今所知的电力消费时代。

使电流成为商品

正如在爱迪生的电网中那样,电力并不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家可以直接归类和解释的商品。回顾一下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他用棉花来说明商品如何获得交换价值。或者想想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该书最著名的点在于书中的一个脚注中首次以图示呈现了供需曲线——当时的例子是刀具。棉花和刀具等实用型物品有助于强化这样一种概念,即生产和消费以及供应和需求是相互独立的力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作用,直到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当生产者和消费者重新评估他们的买卖决策时,这些商品可以被放在仓库里等待。

然而,电力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直至今日也是如此。就电力而言,建立平衡的时间窗口被限制在几秒钟内,这是为了保持电网完好无损和正常运行所制定的时间限制。如果供电突然中断(比如发电站跳闸),大范围停电可能随即发生。同样,如果输电线路承受的功率大大超过其承载极限,输电线路也可能发生故障。

《电力之战》(2017)剧照。

从电气化的一开始,使电流成为商品的话题就引起了电气工程师的注意。在爱迪生早期电报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他的工程师们设计了电磁装置,即调节器和激励器,用于在电力供应发生轻微偏差时稳定电网。爱迪生的中央协调系统只使用一个发电厂,而且在已知灯泡数量(大约一万个)的情况下,预测需求(或者用电气术语来说是“负载”)并不是一个难题。但是爱迪生的电网是为了扩张而建造的。由于利润来自小型消费者,只有当电力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并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说服使用电力时,电力输送才会变得有利可图。到20世纪初,小型公司运营的小电网越来越多地通过合并和购买的方式被整合到大电网中,连接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并对交流电进行远距离输送。

类似于电网建设的网络建设工作从20世纪开始改变了资本主义的面貌。出售其他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司(如铁路运输和电报)逐步建立起复杂的管理层级来组织这些商品的流通——一些学者称这种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为“管理资本主义”。它们通过整合运输、通信和依赖电力的工厂技术(如流水线),把以前由小型、单一用途公司提供的各种生产和分配任务结合在一起。

像电力公司这样的自然垄断企业推行了大规模生产和分配模式,以前要通过许多竞争对手之间的市场协调才能完成的不同任务,现在被纳入其自身的运营体系。在电网体系中,电力公司至今仍将其任务分为三类:发电、输电和配电。发电指电力的生产;输电指通过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电力,这些输电线路通常架设在高耸的高塔上,并在变电站内进行电压升降;配电是最后一步,高压电流被转换为低压电流,进入终端消费者的住宅,为我们的电器供电。一个垂直整合的自然垄断企业会同时提供这三项服务。

研究技术经济领域意味着我们不能将技术发展视为社会经济变革的被动接受者,反之,也不能把社会经济变革当作技术发展的被动接受者。电力行业不仅仅是管理资本主义的一个例子,尽管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资本主义的崛起。电力实业家们在推进大电网的努力中提出了经济理论,并为主流经济学做出了贡献。

塞缪尔・英萨尔,英国人,他最初是爱迪生的门徒,后来是芝加哥一家小型电力公司的负责人。他从过去的经济著作中挖掘出“自然垄断”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个电力帝国——联邦爱迪生电力公司,吞并了芝加哥地区绝大部分的竞争对手。早在19世纪中期,约翰・穆勒就曾提出,在具有高启动成本和高需求的行业中,只有一家公司能够在满足特定地区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盈利。而直到英萨尔的商业策略重新挖掘这一观点,穆勒的这一理论才成为他最杰出的理论之一。

《电力之战》(2017)剧照。

为了使自己的垄断主张合法化,英萨尔通过大量投资电器研究来创造电力需求。例如,当时电力公司招募了大量家庭经济学家,让他们在美国各个城市地区敲门,告诉家中的妇女们,出色的家务工作离不开家用电器。随着电网中加入了像冰箱这样昼夜不停运转的家用电器,电力公司的管理者们试图解决电力生产中昼夜需求不均衡这一具体问题,而这对机械装置来说是个难题。在电力公司本身的日常运营之外,英萨尔利用穆勒的论点来说服州政客,让他的公司免受反垄断法的约束,并获得了电网的独家使用权。这一期间,他曾为州政客的竞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令支持自由企业和自由竞争的美国照明行业的其他实业家震惊的是,英萨尔宣布支持允许垄断活动的州法规。“自然垄断”的概念在20世纪中期才作为既定事实进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教科书,而在此之前,尽管有争议,但英萨尔成功地将自然垄断概念作为其电网建设工作的经济学依据。当英萨尔尝试从转瞬即逝的电流中获利时,那些美国经济生活中的主导经济模式正在形成。

通过无数的兼并,英萨尔帝国开创了电力行业的“规模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量增加,成本的节约程度增加,利润也随之增加。在最初的几十年里,像英萨尔的联邦爱迪生电力公司这样垂直整合的垄断企业遇到了来自市政府、合作社和联邦政府等公共力量的抵制,这些公共力量通过基于消费率的法律诉讼对其进行抵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凯恩斯主义下的福利国家和社会国家成为传统观念,美国联邦政府与大型、一体化的公司达成和解。在战后时期,政府成为了企业的客户,以此来帮助自己履行承诺——维持充分就业和高额需求。管理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项目似乎基本未受质疑,而“自然垄断”的概念则不仅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成为了经典理论,也成为了整个电力行业中的主导逻辑。

简而言之,从电气化开始到20世纪最后十年,在围绕电力的技术经济领域中,供应商稳步增长且最终成为垄断者,并通过规模经济获取利润。近几十年来,随着不同的经济逻辑——比如精确计算、精细匹配和竞争等市场逻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领域被稳步拆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你不必时刻情绪稳定,因为没有人... 总有人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但其实,笑容和泪水,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今天的“周末漫读”,为...
泰和新材A股股东户数减少200... 8月3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泰和新材A股股东总户数为4.2万户,较上期(202...
【夜读】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看... 来源: 人民日报对待他人的态度生活像一面镜子,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往往映照着自己内心的格局。真正有...
注意!68款APP违法违规! 扫码打车真方便线上问诊省时间......APP在便捷我们生活的同时却有暗手藏其间悄悄收集你信息近期国...
波兰宣布延长与德国边境临时管控... 据波兰通讯社3日报道,波兰内政和行政部长马尔钦·凯尔温斯基当日宣布,波兰将延长与德国的边境临时管控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