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方法论|企业排队也要入驻,漕河泾开发区重塑“吸引力法则”
创始人
2025-08-03 09:01:35
0

(来源:上观新闻)

编者按:招商引资是上海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上海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全市招商“一盘棋”,着力在创新招商路径、优化政策供给、提升全链条服务质量与规范招商行为上实现新突破,力促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支撑与坚实保障。

上海市属国企临港集团旗下园区和物业遍布上海16个行政区,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今起推出“招商引资方法论”系列报道,以临港集团为样本,展现上海产业园区创新招商手段、提升服务能级、打造投资热土和发展高地的最新探索。

漕河泾开发区AI校友中心

在产业园区招商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大多数园区都在“求”企业入驻。

招商引资的竞争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分析:“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招商的思路在变、打法在变,要加快突破路径依赖、打破传统思维,全面打造专业化的招商能力。”

面对环境之变,临港集团旗下老牌园区漕河泾开发区却是不同的景象。AI校友中心,企业排队等待入驻;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有多家机器人创业项目排队等待入孵,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一位难求。

在这种不寻常的现象背后,实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产业园区靠什么留住企业,甚至吸引企业?

漕河泾的答案是,不靠低价挽留企业,而靠场景招商重塑园区“吸引力法则”。

“真正的产业园区,早就不靠‘造房子’招商了。”临港集团漕河泾开发区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伦表示,产业园区真正稀缺的不是土地,而是适合企业发展的场景。近两年来,园区以“科创漕河泾”为主线,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场景空间和生态体系,助推科创成果孵化转化。

开放园区场景

每天清晨,在漕河泾开发区AI校友中心,灵活穿梭取送外卖的不是配送小哥,而是园区企业推行科技研发的配送机器人。它们熟练地避让行人、乘电梯、精准停靠在订单地址,将咖啡、午餐等餐品送到用户手中。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场景和数据十分丰富,但是产品从格子间走向现实场景,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隐形门’。”推行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象其物宜(上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卢鹰翔说,漕河泾开发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真实试验场,让公司开发的机器人有了“用武之地”。

推行科技研发的末端递送机器人

漕河泾开发区AI校友中心2023年11月启动运营,是上海首批7家高质量孵化器之一。这栋独特的“AI校友楼”,包含了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和上海交大3A全球校友中心,是漕河泾开发区依托园区深厚的产业基础,着力打造的面向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高质量孵化器。

在漕河泾开发区,对企业敞开大门的不仅仅是“校友楼”。

“漕河泾开发区作为天然的应用场景,庞大多样的数据样本以及高密度的企业、人口集群是其先天优势。”顾伦表示,我们正进一步探索开放更多更丰富园区场景,为园区企业打造“1公里示范工程”。

近年来,漕河泾开发区与园区企业奇岱松科技公司合作,为园区建设人工智能平台,形成“招商助手”“企业研究”等能力;中数联、携宁科技、智慧芽等联合建设了漕河泾企业数据体系,形成了园区产业大脑;以漕河泾印象城为场景,开发区与粒界科技、光界科技等共同组建“灵境实验室”,通过AI数字人、虚拟体验店、室内AR导航等形式,推动元宇宙场景建设。

这是漕河泾园区提供的第一重价值,打造出可将创意转化为应用的真实试验场。

漕河泾开发区俯瞰

开辟创新场景

除了园区场景与企业共享共治,漕河泾开发区还专门拿出土地空间,持续开辟多领域创新应用场景,以场景创新助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

成立仅一年的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就是这样一个创新“训练场”。孵化器负责人汪兵表示,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就是要帮助企业不断验证并扩大产品的应用场景,助力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上海智可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选择落户漕河泾开发区,正是看中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丰富的场景供给。

“比如我们团队诞生的一个设计灵感,可以及时在园区通过3D快速响应中心实现模型落地。”智可派创始人兼CEO梁聪慧说,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能够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以场景为导向的土地供给,比单纯空间扩张更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梁聪慧所说的3D打印快速响应中心,是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为入驻企业打造的一个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创新服务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体模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

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孵化器正在打造全球首个覆盖“室外室内”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基地,包括室外安防巡检任务场景、室外物流运输任务场景等,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探索提供高标准的技术验证平台。

目前,该孵化器已部署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环节,建有联动一体化服务平台,包含3D打印快速响应中心、机器人“超市”、机器人共性测试基地等应用场景,为孵化及生态企业提供测试、制造、展销及社群生态的全方位服务。

这成为漕河泾园区提供的第二重价值,为垂直领域创新打造“训练场”。

位于漕河泾开发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

链接落地场景

对企业而言,试验场、训练场都只是演习,市场才是最真实也最具价值的“战场”。

“人形机器人不只是炫酷,更重要的是找到落地场景,实现商业价值。”汪兵说。

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入驻企业派特纳,专注智慧清洁机器人赛道。在孵化器对接下,派特纳成功与上实集团达成合作,让机器人成为机场联络线日常维护员之一,提升了机场联络线的维护效率和安全性。

“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远比在实验室里独自奔跑一百公里更难。”在派特纳创始人孔兵看来,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物理空间,更链接起了各种机会和资源。

上海剑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戚蓬勃也有同感。作为一家专注“AI+工业制造”领域的科创公司,剑及智能希望让AI学会工厂老师傅的经验,帮助企业合理实现排班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创业是孤独的长征,但是在漕河泾开发区AI校友中心,我们找到了不少‘同道中人’。”在戚蓬勃看来,漕河泾开发区的优势不仅是一个“下楼找供应商、上楼谈融资”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相似领域的创业者抱团取暖。“我们之所以愿意来这里,除了经济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这里形成了社群效应和创新网络。”

“企业来到漕河泾开发区,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漕河泾创新生态网络里的关键节点。”顾伦表示,漕河泾通过试验场、训练场和战场的场景塑造,提供了企业最需要的价值。正是在协同共生的创新生态中,创业企业最终会实现从种子到参天大树的巨变。

原标题:《招商引资方法论|企业排队也要入驻,漕河泾开发区重塑“吸引力法则”》

栏目主编:孟群舒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俱鹤飞 钱彦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雕塑艺术盛宴亮相呼和浩特 转自:草原云给小朋友介绍雕塑寓意。8月3日,呼和浩特市民观看雕塑艺术展。第二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
“旅游+”持续发力 澳门经济跑... 2025年7月9日,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新华社澳门8月2日电 题:...
10秒结算!这项“刷脸”服务太... 自今年2月新疆启动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应用工作以来“医保刷脸结算”服务终端已覆盖全疆并推广至...
探访ChinaJoy试玩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立洋 上海报道8月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2025 Ch...
为什么说兰州空战是抗战时期“中... 矗立在兰州市城关区的"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如今银灰色的桥身与奔流的黄河相映成趣。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