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木双
在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进程中,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医疗健康产业生态。8月2日,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分论坛“科技创新引领健康未来”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举行,诸多专家、学者与企业界人士共同剖析AI驱动医疗变革的关键路径。
AI赋能临床
带来精准诊疗新范式
当前,医疗服务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开始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在临床领域,AI已渗透至诊疗全链条。清华大学“孟昭英讲席教授”吴及揭示了AI的三大支柱功能——算力是基石、数据为源泉、方法作桥梁。
随着大数据应用,数据高效采集和覆盖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大数据,帮助一线医生进行快速诊疗判断。吴及以腹痛症状的病因判断为例,“由于很多疾病会出现腹痛症状,患者无法给出更多信息时,医生往往要根据经验来判断。目前,部分医院采取人工智能辅助,将腹痛诊断率从46%提高到65%,穿孔率降低一半,死亡率减少22%。”
在诊断环节,AI算法已开始融入一些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和对比进行诊疗判断。AI帮助医生对患者病症进行判断,快速寻找到更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以肺部CT分析技术对病毒性肺炎的识别率为例,准确率可高达80%,成为新型传染病监测利器。
不过他也表示,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可运用到医疗服务的辅助中,但仍受限于技术水平,只能进行辅助服务。
桑瑞思医疗CTO俞涛认为,人工智能和技术创新带来了外科手术的革新,“在影像构建方面,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快了解患病位置情况。一些医院也开始使用高科技产品辅助手术,通过结合VR与虚幻引擎实现超清晰解剖渲染,显著缩短患者恢复周期。”
重构管理体系
未来医院不仅是治病场所
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强调AI在医疗管理维度的突破性价值。
通过AI赋能,大量医疗资料、病例和经验得以共享,有助于基层诊疗系统提高诊断准确性,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直面医疗资源分配失衡的痛点。
俞涛指出,数字化手术中心通过环绕式摄像与实时预测系统,优化器械耗材调度,降低安全风险。吴及则表示,在急诊室分诊时,AI可快速得到患者检测数据未达到标准但综合数据已属重症的结论,帮助医生分辨隐匿重症患者,“AI学习需要大量数据支持,而目前医疗机构和研发单位对相关医疗数据的整合和共享还需继续推进。”
未来,人工智能将从单一技术工具进化为医疗系统的神经中枢。当算力基座、数据血脉与临床场景深度交融,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智慧蓝图已清晰可见——未来的医院不仅是治病场所,更是通过AI实现预测、预防、精准诊疗和资源最优配置的生命健康枢纽。
上一篇:美丽的海边
下一篇:亮出“绿色底牌” 共话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