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张鸣霄文/摄
8月2日,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与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绘数字化转型新蓝图,共话数字经济发展新态势。
数字赋能
从物理层到数据层的价值再造实践
“构建全域覆盖的算力网络、筑牢自主可控的安全防线、深耕场景数据价值”,中国联通山西省分公司总经理谢华指出数字经济战略布局的三大核心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国斌以数据勾勒中国数字经济版图:截至2025年6月,全国光纤总里程达7322万公里、5G基站455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5G用户超11亿户,千兆宽带用户2.26亿户;算力总规模较上年提升16%,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5万个,覆盖86个国民经济大类,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李国斌认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已进入“科技竞争与国际政治变量交织”的新阶段,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成为核心引擎,产业结构呈现“硬制造与软服务协同”特征。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熠天从产业研究视角揭示融合机理:数字经济时代,实体经济的“物理层”正衍生出“数据层”与“资本层”,盈利模式从实体端转向数据服务与资本运作。以山西为例,《黑神话:悟空》通过文化IP衍生经济效益135亿元,平遥版《清明上河图》的数字化运营,印证了“文化资产数据化—数据层运营—产业联动”的价值再造路径。
深度融合
破解痛点,构建普惠数字新生态
在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围绕“数字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展开思想碰撞。
在乡村振兴领域,新华社与中国联通在某县城打造的数字化平台,通过“智慧农业+数字惠民+治理文化”六维场景,提升作物产值、拓宽农产品销路,并以“技术+媒体”双轮驱动探索农文旅一体化。为加速制造业转型,山西省工信厅推动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设立14亿元专项资金,培育智能制造供应商,引进华为技术团队赋能煤炭产业创新发展,建成全球首座轨道交通装备“灯塔工厂”。
中国联通乡村振兴现代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姜彭译提出“三维升级”展望:技术升维(从应用创新到基础研发突破)、价值升维(从效率提升到共同富裕与绿色发展)、规则升维(从跟随到引领全球数字治理)。若能突破核心技术、平衡数据安全与隐私、构建包容生态,到2030年,数字经济有望贡献GDP增量50%以上,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从算力网络的“硬基建”到文化IP的“软价值”,从煤炭工业的智能升级到乡村振兴的数字赋能,本次论坛勾勒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多元路径。正如谢华所言:“数字浪潮正以重构生产要素、重构社会治理模式、重构区域竞争格局的逻辑,推动中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奔跑。”
上一篇:“天眼”锁定关键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