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7日,巫溪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对巫盐古道保护修缮点位进行查看。
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走廊,也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等诗词大家在此留下的名篇不胜枚举。据统计,仅渝东北三峡库区就有不可移动文物5800余处、可移动文物13万余件(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守护好三峡千年文脉,近年来,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下称“重庆市检二分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辖区持续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创新打造“三位一体”检察治理保护体系,让三峡文物“活”在当下,为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活态传承、古今共生”写下生动注脚。
“每走一步都在触摸历史”
“砰!”今年4月15日,在修缮一新的大宁河古道城厢段,重庆市巫溪县巫盐古道徒步挑战赛鸣枪开跑。300余名参赛选手重走这条见证千年盐运历史的商贸要道,忍不住感叹:“每走一步都在触摸历史。”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400余公里的巫盐古道串联起川东、陕南、鄂北等多处盐运古迹,沿线的大宁河古栈道巫溪段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栈道遗址群。
2024年底,巫溪县检察院接到陕西省镇坪县检察院移送的线索:因地处三省交界的管理“盲区”,古道沿线大宁河古道段存在保护不力的情况。
今年1月,针对古道保护修缮不到位等问题,巫溪县检察院向该县文旅部门和属地乡镇政府分别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撬动大宁河古道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加速落地。
“除了重点整治垮塌边坡、修复破损栏杆、清理沿线违规构筑物外,开展徒步挑战赛也是一次以赛促保、文旅融合的探索尝试。”巫溪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段家宁表示。
目前,古道城厢段已完成修缮,宁厂段的抢险加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施工方采用“传统工艺+现代技术”的模式,重点对古道核心区段实施抢救性保护,已完成6处关键节点、1160根腐朽木构件系统性更换,并对900平方米历史路面进行精细化修复。
“秉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保护理念,工程在消除结构隐患的同时,完整保留了古道特有的历史肌理与文化印记。”段家宁说。
留住峡江盐邑之“根”
“三峡文物多依山临水,既有悬棺、栈道等特殊形制,又面临消落带侵蚀等独特保护难题。”重庆市检二分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邓夏介绍,由于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管护不善等原因,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仍面临不少挑战。
早在4年前,重庆市检二分院就在辖区开展长江流域(渝东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探索“办案修复+系统治理+文化传承”一体化履职模式,重焕新颜的大昌古镇正是得益于此。
据了解,大昌古镇位于巫山县境内,是三峡地区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是一座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峡江盐邑。
2021年5月底,巫山县检察院在专项行动中发现,大昌古镇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墙体开裂、消防设施缺失、垃圾随意堆放。“这些房子要是塌了,我们的根就没了!”村民们的一声叹息,让检察官意识到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一场“古村落保卫战”就此打响。危房加固、青石板路修缮、消防系统改造……2021年6月,巫山县检察院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后,当地争取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大昌古镇业态修复,有关部门还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县1117处不可移动文物、3处传统村落、6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宝贵资源实施系统性保护升级。
“游客夸我们家的老屋古香古韵,腊肉都比往年多卖了三成!”今年“五一”期间,游客举着油纸伞在大昌古镇古老的黄葛树下拍照,摩挲着修缮后的雕花窗棂,村民王大姐很是自豪。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重庆市检二分院及辖区检察院共立案涉文物保护案件47件,涉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件。
拓宽三峡文化保护“朋友圈”
“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为检察履职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也赋予了检察机关更重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责任。”重庆市检二分院检察长周军介绍,为落实落细文物保护法,该院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协同共治、人才支撑“三位一体”检察治理保护体系。
该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检察+”协作实现文物数字地图“云端建档”;以协同共治为纽带,与鄂川陕三地建立“一案四查”联动机制;以专业人才为支撑,组建包含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智库,开发文物损害司法鉴定培训课程。
“此举旨在破解三峡库区文物‘星散难管’的困局,打通部门、地域间条块分割的堵点,绘就行政履职、司法监督、社会参与、多地联动的三峡文物保护新图景。”周军表示。
在重庆万州与湖北利川交界处,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建南关庙曾一度面临保护困境。2024年底,重庆市万州区检察院在跨区域巡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利川市检察院沟通,协同办案。从现场勘查到制发检察建议,从专业修复到整改验收,短短一个月时间,这座百年关庙重焕生机——清理后的院落重现整洁,增设消防设施守护安全,修缮后的建筑稳固如初。
该案是渝鄂两地检察机关携手共护三峡文物的一个缩影。2024年11月,重庆市检二分院与湖北省宜昌市检察院召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联席会,两地10个基层检察院会签《长江三峡库区文化保护跨区域协作机制》,旨在统一司法理念、尺度和法律适用标准,“四大检察”一体履职加强库区文化遗产保护,并建立线索移送反馈、调查取证协查、信息交互共享、联席会议、培训交流等5项机制。
今年2月,重庆市检二分院发布《开展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保护专项行动方案》,聚焦水域污染防治、沿岸生态修复以及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领域,构建起流域协同保护体系,地处湖北的西陵峡也被纳入渝鄂检察机关有关专项行动的衔接保护范畴。
“三峡地区历史文化一衣带水、一脉相承,我们将不断拓宽三峡文化保护‘朋友圈’,助力万州金钱板、梁平木版年画、巫山龙骨坡抬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让长江文化绽放新的光芒。”周军说。
巫盐古道简介
“巫盐古道”是以重庆市巫溪县宁厂镇宝源山盐源为核心的三峡诸盐外运通道,分别延伸至川、渝、陕、鄂、湘、黔等地,是巫盐外销的千年古道,因盐而兴,是当时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