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
转自:河北新闻网
兴隆县六道沟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救助群众
做乡亲们靠得住的主心骨
8月2日,商桂福(前排左一)和救援人员抬着担架,送行动不便的村民搭乘救护车转往安置点。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张昊摄8月2日,看着汽车一趟又一趟把村民拉往兴隆县六道河中学集中安置点,该县六道河镇六道沟村党支部书记商桂福松了一口气:“路通了,最难的时候挺过去了!”
过去几天,这位有着28年党龄的五旬汉子,几乎没怎么合过眼。
7月28日凌晨,六道沟村暴雨如注。尽管提前转移了地质灾害风险点附近的村民,商桂福还是放心不下。
凌晨3时许,雨势更猛,水位暴涨。商桂福和两名村干部赶紧出门,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村民转移,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88岁的村民商振路腿脚不方便,他家周边部分山体出现滑坡,泥浆夹杂着石块堵住了房门。危急时刻,商桂福和其他村干部从窗户爬进,背起老人就往外冲。
“多亏了村干部,要不是他们来得及时,我跟老伴儿就出不来了。”回忆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商振路仍心有余悸。
不多久,村里的电力、通信和通往外界的道路都断了,六道沟村成了“孤岛”。
商桂福顾不得自家受灾,立即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摸排灾情、救助村民。
房屋危险的村民,就近转移安置;村里有限的物资,给最急需的家庭送去……商桂福带着村干部逐一安排,不断为大家鼓劲。
支援力量接连到达。7月29日,第一支救援小队长途跋涉到了六道沟村,带来了第一批物资;7月30日,物资救援车在道路抢通后开进了村里……
转移安置、物资供应、淤泥清理……在六道沟村党员干部们的工作清单上,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连日来,在防汛救灾最前线,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村民生命安全,做乡亲们靠得住的主心骨。
郭耀升是六道沟村的包村干部。7月29日,他蹚着齐腰深的洪水进村,摸清村里受灾情况,赶紧把第一手灾情资料传递出去,然后又徒步带回村里急需的物资。“信息早一分钟送达,乡亲们就多一分希望。”郭耀升说。
这些天,郭耀升一直在村里忙碌。白天,他清点救援物资,为村民分发食物和饮用水;夜晚,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转移,做思想工作消除村民顾虑。
8月2日,六道沟村村民要全部转移至集中安置点,或者投亲靠友。
六道沟村妇女主任高淑芬在逐户确认转移名单时,发现80岁老人王志义因行动困难,仍留在家中,无法跟随其他村民一起前往集中安置点。
“我们村有一位老人走不了路,转移到安置点需要担架和救护车。”高淑芬马上联系,申请调派救护车协助转移。
不一会儿,一辆救护车来了。“小心一些,这边有个水坑。”在高淑芬的指引下,大伙儿小心翼翼地抬着担架,行走在满是泥泞的崎岖路上,将老人安全送上救护车。
开车前,老人紧紧握住高淑芬的手:“有你们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高淑芬叮嘱老人注意身体,看着救护车启程,转身又奔向下一户村民家。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