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刘臣君
大辽河在上口子村附近折出一个巨弯,形成独特的风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民在“不稳定的土地”上寻找“可携带的技艺”,于是这里诞生了高跷、苇编、摆渡、拍苫、渔捕等民俗技艺。到上口子村游玩的最佳路线,就是顺着民俗表演走一圈,领略辽河文化。
辽河渔俗捕捞技艺。这里流传着“紧拉鱼,慢拉虾”“抢风头,撵风尾,不论啥风打下水”“钓鱼要稳,拿鱼要狠;撒网要准,收网要紧”等俚语。一年四季皆可跟着村民到辽河里捕鱼虾、钓鱼等。捕到的鱼虾就地烹食,鲜美无比。
辽河摆渡习俗。历史上,辽河水路畅通,船只往来如梭,下口子(今小亮沟村东)设有驿站和官摆渡。上口子(今胡家塘屯东)设有民渡。如今,摆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当地兰氏家族。兰氏家族为在上口子村传承辽河摆渡习俗,造了6艘木船,分别以三岔河、顺河发、小林岛、绿水湾等命名,溯源而上,再现昔日辽河摆渡景象,让游客尽享辽河风光。
辽河口拍苫技艺。这是当地人用细芦苇建房的独门绝技。拍苫有10道工序——扎骑马、站小檐、拿梢、上龙等。这些工序完成后,一个以细芦苇为屋顶的房屋便建筑完毕,冬暖夏凉,寿命50年,正好覆盖一代人的生命周期,形成“屋—人—芦苇”的代际循环。近年来,随着乡村游的发展,该技艺广泛应用于民宿、草亭、土仓等置景,得以传承发展。
再结合上口子村的非遗项目表演,生活在辽河岸边的人把与大辽河相伴、与季风共舞的生活方式尽情地展现出来。而这,是当地最好的景观,也是外来游客品味辽河文化的最直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