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王金虎从司法部日前召开的涉外仲裁工作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仲裁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新时期,我国仲裁整体实力、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全面提升。北京、深圳、上海同时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我国已逐步成为国际商事仲裁新目的地。
仲裁是国际通行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仲裁机构285家、仲裁员6万多名,其中境外仲裁员3400多名,2024年办理涉外仲裁案件4373件,涉外标的额1978亿元,为促进国际经贸往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指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是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影响力的商事仲裁目的地。要加快培育一批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聚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持续完善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制度规则,提升我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
上一篇:聚焦机器人
下一篇:教书育人,才是为师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