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鹦鹉螺与长颈鹿》对地球生命的长期进化做了翔实的调查,对于读者来说引人入胜,充满魅力。”
——《出版家周刊》
■ 陈若葵
如果外星访客想要收集地球上有纪念意义的十种生命形式,他们会选择哪些物种?地球上最古老的古生物之一鹦鹉螺为何经历了五次灾难性大灭绝事件还能存活至今?长颈鹿的长脖子是怎么形成的?小读者,你们想过这些看似异想天开的问题吗?
如果你们对此感兴趣,何不跟着《鹦鹉螺与长颈鹿:10½章生命的故事》(以下简称《鹦鹉螺与长颈鹿》)一起去探寻地球生命进化的奇迹?
阅读加油站
《鹦鹉螺与长颈鹿》的作者是英国科普作家、插画家、野生动物摄影师玛丽安·泰勒。她热爱动物和博物学,著有30多本自然科普图书,包括“英国皇家鸟类协会百科”系列,书中的插图多由她亲自拍摄和绘制。她还为英国广播公司及《观鸟》《BBC野生动物》等报刊撰写文章。
这本书的译者王西敏也是颇有实力的生物学家。也许你对这个名字有点儿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他翻译的《林间最后的小孩》《生命的进化》和他创作的《雨林飞羽: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鸟类》《神奇的植物王国》,你或许就一下子熟悉起来了吧?他在上海辰山植物园长期从事科普工作,是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网络)的发起人和理事,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做了不少事呢。
它告诉我们
《鹦鹉螺与长颈鹿》是译林出版社“天际线”系列丛书之一。书中每一章以病毒、长颈鹿、达尔文雀、斑鳖等10个有代表性的物种为引子,介绍生命故事中的一个个特定元素,从而揭示地球生命在时空中的进化过程,以及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越发重要的角色。
每一章在讲解过程中介绍了所涉及物种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相关知识和概念。比如第一章玛丽安·泰勒首先展示给读者的是蕨类,它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而植物塑造了地球的大气层。作者讲解了植物的整个进化历程,其中穿插了大多数植物共有的叶绿素这一概念,又以文字和化学方程式的方式介绍了叶绿素所进行的光合作用,介绍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NA、真核生物等。
从第二章介绍病毒中,小读者可以了解到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实体。小读者不必谈病毒色变哟,事实上,许多病毒不会导致疾病,即便是引起疾病的病毒,也倾向于向危害较小的形势发展。病毒是为了生存才会复制自己,它的初衷并不是灭绝母体,这只是它的副作用而已。
鹦鹉螺一章告诉我们,它是和菊石同时代的“活化石”,因为生活在深度100~300米的海底,鹦鹉螺在过去5亿年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而某些物种比如鱼类,在短短的几千年里就发展出了颌骨和骨骼,而后这些动物又进化成为两栖动物,以及之后的各种脊椎动物。
在斑鳖章节中,小读者可以看到人类的各种活动导致这个种群时刻面临栖息地被破坏或污染,被过度捕猎等问题,已知龟类中约20%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56%以上的种类面临灭绝的威胁。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当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降低时,对物种以及对整个生态造成的影响,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对于不少小朋友好奇的“长颈鹿的脖子”问题,书中也进行了专章探讨,其实,这也是进化论中常涉及的话题。通过对长颈鹿种类和其进化历史的考察,作者给出的观点是:长颈鹿的脖子是在自然选择叠加其他适应性中不断加强这种结构而逐渐形成的。
了解了这些,你是不是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啊?确实,不过不止这些,我们还能进一步了解豪勋爵岛竹节虫、一度被认成植物的海绵、世界上最多的哺乳动物人类、人工生命等内容。
生命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本书中都是通过生动的实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玛丽安·泰勒告诉我们,在环境改变、物种的进化和杂交、基因突变等因素影响下都会产生新的物种。
书中,玛丽安·泰勒吸纳全球最新的科学数据和案例,引入了生物学领域的诸多核心概念和最新研究成果。比如,生命分类和进化的问题涉及发育生物学、地理学、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她还以大量篇幅介绍了全球各地正在进行的重要生态保护项目,其中包括近年来我国动物园在斑鳖的繁育上所作的尝试、对穿山甲给予的充分法律保护,以及对野生动物制品盗猎和走私活动的严厉打击等。
玛丽安·泰勒是个很会讲故事的科普高手,全书内容丰富、逻辑缜密、信息量极大,知识性强。她的文字简洁、明了、严谨、生动、有趣、幽默,深入浅出地把这些知识讲解出来,让我们阅读起来没有掉书袋的感觉。而书中大量的手绘科学插图,也直观地呈现了生命进化的各个层面,极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边读边想
这是一本适合孩子读,也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相信爱好自然的亲子家庭一定会喜欢。喜欢的点一是源于它的通俗易懂,二是它的启发性。《鹦鹉螺与长颈鹿》通过生态保护、人工生命等话题,展示了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以及人类在其中的角色变化,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趣的视角来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生命与进化的本质,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进而提升对自然环境变迁的敏感度和对濒危动植物的关注度,并进一步思考人工生命这一领域的研究如何不断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上一篇:整治“自媒体” 发布不实信息乱象
下一篇:激光除草机器人1小时除草10万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