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朗倾听 | 揭示古人消夏智慧 心若静时风自来
创始人
2025-08-02 20:45:59
0

转自:大湾区之声

立秋将至

三伏天热浪翻滚

今天,我们来读王秉良的文章

《清凉何来》

解构古诗词与书画中的

消夏智慧

感受一番清凉

清凉何来(节选)

王秉良

盛夏之时,常常赤日炎炎,溽热难耐,使人心烦气躁。炎威之下,在缺乏制冷设备的古代,真是让人没处躲藏。于是,古人常常会画各样的《消夏图》,用图像中的清凉,让心情暂时得到纾解。

画面营造的清凉世界中,常会有几种构成要素。比如要有青翠的竹林,要有开阔的荷塘。明代仇英的《竹梧消夏图》、南宋刘松年的《荷亭消夏图》中,都有高士在竹林畔、在荷池环抱的水阁中,享受着竹影荷风。

明代仇英《竹梧消夏图》

在绿荫下小憩,也是躲避炎热的妙法。“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就坐到芭蕉树下小憩。他光着脊梁,手拿蒲扇,在绿荫清风中渐渐就进了梦乡。一个小童也跑来,背靠着芭蕉树席地而坐,垂头做起了自己的梦。金农的弟子罗聘来了,看着这有趣的场景,就拿笔画了一幅《蕉荫午睡图》。金农醒来看到这幅画,也觉得有意思,就在画上题赞:“先生瞌睡,睡著何妨。长安卿相,不来此乡。绿天如幕,举体清凉。世间同梦,惟有蒙庄。”他的梦中境界,便与庄子梦蝶有几分相仿了。

画中那些或坐或卧的人,我们称其为“高士”,他们的高,是因为身上自有一种清气,和周遭的环境是和谐的。在他们心里,本就有一方清凉世界。这清凉源于内心的从容淡泊,不为物欲所累,不为世俗所扰。

在一个炎炎夏日,白居易去拜访一位禅师,只见禅师在闷热的禅房内闭目端坐,好像周遭的燠热都侵袭不到他一样。白居易不禁发出感慨,写诗赞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当我们热切地营造各种“热点”,期望受到“热捧”的同时,是否也会感到燥热和郁热时时笼罩心头?心灵若被各种欲望和焦虑填满,便如同密不透风的闷热暗室。从心底生发的清凉,不是出于“躺平”后的不思进取、随波逐流,也不是出于悲观的消极避世,而是心境的疏朗清静,是物我如一的圆融通透。

心若安定,炎威自退。

监制/胡翼 陈星 宋雪

主编/张蓓 

配音/陈菲

值班编辑/伟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时候皇帝让大臣死的话 抗旨不... 你真的了解,抗旨不尊的结果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
古代六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为... 对古代的六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早的六艺出现在夏朝,从中国最古...
闪耀英勇之光 转自:云南日报“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马莲梅——闪耀英勇之光马莲梅(左一)和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团队...
上半年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省...     南宁市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图为秀美邕江。    本报记者宋延康 摄 ...
修建皇陵的人都被杀了,司马迁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陵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