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七月二十日,申城入伏,时序盛夏,天气预报当天晴、东南风。我住在临近徐汇滨江的一座居民楼的高层,起床后关了室内的空调,打开了居室的全部南窗,顿时,一股清凉的风拥来,自然,清新,使我混身舒坦极了。夏风,由于生发于炎热的夏天,有赤风、炎风之名。实际上,风都是大气的流动,夏风并不给人带来炎和热,相反,它与和煦的春风一样,给人带来心身的舒畅,因而夏风也被称为南风、薰风、荷风等。白居易的“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就是賛赏夏风的。
我扶窗外望,一曲自然交响曲冲向我的耳鼓,高昂,激越,连绵不绝,这就是夏日特有的蝉鸣。蝉鸣在进入七月后已经零星地出现,但像今天这样大规模高频率的合奏,此起彼伏,声浪淹没了附近内环高架路上沙沙的行车声,则是首次展现。雄蝉的鸣叫意在吸引雌蝉,频率越高,吸引力越大,犹如“相亲广告”。夏天温度升高至25℃以上,且光照充足时,雄蝉就特别活跃,其腹部两侧的弹性薄膜,每秒可承受1万次振动,经中空腹腔共鸣后,声音能传送50米-100米远。温度越高,喊得越卖力。入伏那天的高温高晴,为蝉提供了“放声高歌”的条件。
“绿槐高柳咽新蝉”,蝉是棲息在槐柳梧桐等绿色树木上的。我居住小区的周围马路,遍植桐槐等行道树,近年来加强维护保养,长得挺拔高大,绿叶如盖。附近小区也多树木摇曳,绿荫匝地,为蝉提供了生存棲息地。大量夏蝉的生成聚集,为城市出现宏大的蝉鸣交响曲创造了条件,它有力显示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蝉鸣,是阳光与绿荫交织的交响曲,是大自然的协奏曲,是夏日里不可或缺的一景。“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它使夏日生动而鲜活。“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它让富有禅意的心更为宁静。“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它显示着着高洁之美。蝉鸣这一特有的夏韵,此起彼伏,余音袅袅,生动而又鲜活,有助于人们在“苦夏”调节精神,愉悦情绪。自然,也有人觉得蝉鸣影响休息,乃至近日有人投诉要清除蝉鸣这一“噪音”。应该说,在夏蝉过分集中的地段,蝉鸣声的分贝是比较高的,可超过日常环境噪音标准,不过它不同于交通、工业、建筑和生活的噪音,不是人为之声,而是自然本真之声,是一种天籁,会给人带来一种超越尘俗之快。入伏那天,我站在窗口,当蝉鸣声淹盖了附近高架和马路上的机动车声音时,我就生发了一种虚静感。
蝉鸣在城市多处再现,表明生态环境的有效改进。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闹猛的夏季里,蜻蜓、蝴蝶等小精灵至今仍少有出现,鸟鸣莺啼也不多,至于尾部发光的萤火虫更是少见了,过去那种“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场景,已近乎绝迹,只成了年长者的回忆。因此,为了城市生活更美好,需要继续不断加强生态建设,让人与自然更好的和谐共生,让人的生活更美好。
原标题:《江曾培:蝉鸣》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史佳林
约稿编辑:郭影
来源:作者:江曾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