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恩施发布
当你踏上恩施的土地
一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声音早已在耳边回响
从民歌的婉转悠扬到市井的烟火滋滋
从自然的清越到传承的厚重
每一种声音都是恩施独特的印记
现在,静静聆听——
乐章一
歌里的恩施,是藏在旋律里的情
歌里丨恩施
《龙船调》一开口就带着山野的灵气:“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那尾音在山谷里打了好几个转儿,像土家幺妹儿藏在山歌里的红线,轻轻一牵就把别人的心思缠得密密的。
山风顺着歌声钻过来,裹着清江的潮气,把“推我嘛”的俏皮吹到半山腰,连路边的野花都跟着晃脑袋,像是在帮着喊“我来推你哟”!
歌里丨恩施
《六口茶》更绝,“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调子甜得能挤出蜜,舌尖都能尝到山泉水的清冽。
第一口茶“叮”地碰了杯,第二口藏着“你家哥哥在哪哒”的试探,到第六口时,连茶叶都在杯子里打着转儿笑,那声音软乎乎的,像姑娘小伙儿红着脸的悄悄话,飘在吊脚楼的木窗棂上,连阳光都忍不住停下来听。
这里的歌声哪是简单的调子哟,分明是恩施人把日子过成了小曲儿!《龙船调》的野趣能勾着山风打转,《六口茶》的清甜能泡软人心,连空气里都飘着“唱着唠嗑”的自在——听着听着,脚就忍不住想跟着节奏往恩施跑啦!
乐章二
指尖的恩施,是织在经纬里的韵
指尖丨恩施
西兰卡普的织机在吊脚楼里“咔嗒咔嗒”忙不停,像外婆坐在火塘边念叨:“线要拉紧咯,日子才扎实!”
五彩丝线在织娘指尖翻着跟头,红的像山丹丹,绿的像清江波,蓝的像夜空星,织机每响一声,就像给千年的花纹盖了个章。
指尖丨恩施
银饰一响就知道有热闹!土家族姑娘的百褶裙边,银片随着脚步“叮铃叮铃”跳着舞,像是把星星串成了帘子,走一步就洒下一串光。
苗族小伙儿的项圈上,银铃追着风跑,“哗啦”一声撞上腰间的银带,那声音脆得能劈开晨雾。
要是赶上节庆,姑娘们聚在一起转圈,银饰声能汇成小瀑布,“哗啦啦”地漫过小路,连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跟着这“自带BGM”的节奏晃脑袋。
织机“咔嗒”织着时光,银饰“叮铃”摇着欢喜,这哪是声音呀,明明是老手艺在眨眼睛!西兰卡普的线里藏着外婆的温度,银饰的响里裹着盛装的雀跃,摸一摸、听一听,仿佛能抓住那些溜不走的老日子~
乐章三
烟火的恩施,是飘在舌尖上的香
烟火丨恩施
炸油香的摊子一开火,“滋啦——”那声儿能勾着你从街这头窜到那头!米浆裹着土豆丝、肉末“噗通”跳进油锅,金黄的泡泡“咕嘟咕嘟”冒得欢,像一群小胖子在水里翻跟头。
老板用长筷子一翻,“滋啦”声更响了,油香混着葱花的气儿“轰”地炸开,简直是在喊:“快来吃我!再晚就没啦!”
烟火丨恩施
恩施玉露的冲泡声藏着慢功夫:沸水“哗啦”注入茶杯,茶叶在水里“簌簌”地伸懒腰,先是蜷着身子打个哈欠,接着一片片展开,像刚从山上采下来时那样舒展。
翠绿的茶汤里,像藏着硒都的阳光在叶尖蹦跶,“簌簌”声轻得跟春蚕啃新叶似的,连周遭的空气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扰了这抹绿的清梦。
等茶汤温了,那“簌簌”的动静仿佛还在茶水里打着转,混着硒土养出的清甘,比山涧里的风还让人舒服。
鼻子先于耳朵醒过来的地方!炸油香的“滋啦”是早起的号角,玉露冲泡的“簌簌”是午后的懒腰,一口热乎一口鲜,连声响都带着馋人的劲儿——谁听了不想喊一句“我要来恩施”?
乐章四
大地的恩施,是融在天地间的魂
大地丨恩施
清江的水呀,唱了千万年都没歇过气。从腾龙洞暗河的幽深处钻出来,“哗啦啦”地淌,碰着钟乳石就“咚”地撞出个闷响,回声在洞里绕来绕去,像给喀斯特的石头们弹了首循环播放的调子。
流到蝴蝶崖,一抬身子变成瀑布,“哗啦——”砸进潭里,水花溅起“噼啪”的脆响,混着水汽漫开,连崖边的野花都跟着抖花瓣,像是在给这水声打拍子。
大地丨恩施
打连厢一开场就炸场!彩棍两端的铜钱随着手臂“哗啦哗啦”跳迪斯科,配合着“咚咚锵”的鼓点,像有无数只小巴掌在拍手。
“啪!”棍身拍在肩膀上,“啪!”敲在膝盖上,“啪!”点在脚边的青石板,节奏越打越欢,连围观的人们都跟着跺脚,鞋跟磕地面的“咚咚”声混进来,把整条街都变成了舞台。
小孩伸手去够彩棍,铜钱“哗啦”一声笑得更响,像是在说“来呀,一起玩呀”!
大地丨恩施
土家方言那味儿,听着就亲!“搞么子哟”——带着点拖长的鼻音,是街头巷尾常听见的搭话,随便哪个角落飘过来,都透着股热乎劲儿。“要得嘛”——尾音轻轻往上扬,答应得干脆又敞亮,听着就舒坦。
这声音哪是简单的说话哟,分明是刻在骨子里的乡音——听着听着,就像被街坊拉着坐进了早餐摊,碗里的豆皮还冒着热气,连空气都透着“自家人”的踏实。
清江在哼歌,连厢在跳舞,方言在唠嗑,整个恩施就像个大舞台!流水是永恒的背景音,民俗是热闹的主旋律,连街坊聊天都像在合唱——站在这里,浑身的细胞都想跟着这片土地“嗨起来”!
无论多远,一声乡音,一段旋律,一汪水声,都能让人心系这片土地。这场“恩施音乐会”永不落幕!
生活在恩施,或在此驻足过的你,又曾被恩施的哪种声音撩动过心弦?
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