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山东青岛全力构建“三六一一一”稳产保供体系观察
创始人
2025-08-02 12:55:53
0

来源:农民日报

山海之城如何践行“大食物观”

——山东青岛全力构建“三六一一一”稳产保供体系观察

盛夏时节,神州东界。望黄海之滨,波动千帆;崂山脚下,翠染万顷。

从平度麦田的收割机行进中划过金色沃野,到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工船如移动城堡劈波前行;从崂山茶田叠翠飘香,到大泽山葡萄架下玉珠垂坠。

这幅海陆共舞的丰饶图景,源自青岛践行“大食物观”、扛牢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表示,青岛市牢记总书记“要树立大食物观”的指示精神,聚焦“稳住粮袋子,丰富菜篮子”,实施“36111”稳产保供工程(年产300万吨粮食、600万吨蔬菜、100万吨肉蛋奶、100万吨水产品、100万吨果品以上),持续打出建设绿色增粮先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新质牧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等一套“组合拳”,确保粮食、蔬菜、肉蛋奶、水产品、果品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提升农产品的自给率

作为拥有1044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青岛始终把保障“米袋子”“菜篮子”视为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最强。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瑞先告诉记者,通过实施“36111”稳产保供工程,青岛市构建起结构合理、动态平衡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仅实现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面保供、自给自足,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还走向了全国20余个省市,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持续领先。

来到青岛万福集团,该企业的生猪屠宰车间正忙碌运转。据该公司董事长史蕾介绍,该公司年出栏商品猪25万头,宰杀生猪200万头,年加工各类农产品20余万吨,年出口各种农产品5万多吨。

目前,公司共带动莱西及周边县市200多家专业生猪养殖场从事生猪养殖,同时与周边县市2000多家生猪养殖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带动了1500多家蔬菜种植专业大户从事蔬菜种植,不仅保证了猪肉和蔬菜的供给,每年还为农民增加收入4亿多元。

通过设施化、数字化和标准化的推进,青岛市正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自给率与质量。

设施化是青岛农产品保供的硬支撑,全市累计投入20亿元“设施贷”专项授信,财政贴息2个百分点,助力全市累计建成智能温室389个、规模化设施养殖场2700余处。在即墨区,全省首个6层30米高的智能化养猪楼房拔地而起,单栋楼房存栏生猪1.2万头,土地利用率提升6倍。

数字化则是青岛提升农产品自给率的新动能,走进青岛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7600多万条涉农数据实时跳动,1300多个“菜篮子”生产基地的监控画面同步更新,100多种农产品价格行情动态分析。青岛围绕“一图速览、一屏统管、一键直达”的目标,锚定监管精准化方向,建成全国农业农村系统首个集大数据平台、乡村振兴可视化和重大动物疫情调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大数据中心,开发应用了17个数字化监管系统,先后获评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优秀案例、全国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等20多项称号。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达两个,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数字技术让农业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在标准化方面,截至目前,青岛已制定农业标准近300项,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多个。胶州大白菜、黄岛蓝莓、大泽山葡萄等“青岛农品”通过标准化种植走向全国高端市场。如今,这些品牌农产品部分按棵或个计价,单价可达30至60元,附加值大大提高。

集成各项创新技术,打造绿色增粮先行区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大食物观”,粮食是基础。

自2023年开始,青岛市布局打造10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区,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的“五良融合”,统筹农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环境生态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六化同步”。

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青岛聚焦田、种、技、机、管等核心要素,集成应用多项绿色技术和模式,率先实现良种使用、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七个全覆盖”。

2025年,在建好10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区基础上,青岛市拓展建设100个以上千亩规模示范方和1000个以上百亩规模示范点,创新建立“市、区(市)、镇(街)”三级包联主体服务机制,以及“产学研推用”多元融合推广机制。

“我们引进推广‘五良融合’绿色增粮生产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区,并与高校院所合作,聘请专家开展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指导,落成小麦良种繁育试验基地。今年小麦产量预计同比提升10%。”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永杰说。

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开展绿色增粮的重要主体之一,青岛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形成全托管、半托管、菜单托管等服务模式,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绿色增粮”服务体系,推行统一良种供应、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服务,目前全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000多家。

今年,青岛首次组织全市绿色增粮竞赛,120个符合条件的种粮主体中7个地块亩产超800公斤,其中蓝村街道绿色增粮先行区内种粮大户刘君绪的“五良融合”示范田实打亩产886.9公斤,创全市高产示范田单产历史最高纪录,实现技术集成创新的历史性突破。

一系列举措带来了显著成效。2024年,青岛粮食总产321.42万吨,同比增长0.9%,连续7年稳定在300万吨以上;粮食播种总面积为724.97万亩,同比增长0.2%;粮食平均亩产443.36公斤,同比增长0.6%,实现了总产、总面积、单产“三增”,单产更是达到近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2025年,青岛10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区将实现主粮作物单产达到“吨半粮”水平,带动全市主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破气候、时空限制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近年来,青岛市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持向设施农业要营养、要产量、要效益,青岛市委、市政府多次对发展设施农业提出具体部署,印发了《青岛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工作方案,构筑起支撑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基础。通过向技术要产能、向创新要动力,青岛市正高质量推进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建设。

在全国最大的智慧菌棒生产基地——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菌菇车间里,记者看到一辆运输机器人正在自动装载菌包。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引入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应用于香菇菌棒生产的全流程,主要包括菌棒自动装袋机、区间智能物、菌棒自动上架机、立体菌棒培养、太阳能发电等,实现农业智能化、物联网、新能源全方位发展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不仅提升了3倍,还产出更美味、更适应消费需求的农产品。

青岛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新质牧场”建设方案,发布首个省级团体标准《新质牧场创建指南》(T/SDAA 0092-2024),以“生产高效化、设施智慧化、全程生态化、产品品牌化、产业融合化”为示范,建设15个应用新质生产力、具备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增长极、引领现代畜牧业、呈现未来新元素的“新质牧场”。

走进花园景区般的青岛田瑞集团,董事长曲田桂介绍,他们从蛋鸡养殖起步,逐步发展出蛋鸡饲养设施设备产业,目前田瑞集团已经开发了6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鸡笼养设备,最新一代层叠式设备,还实现了从上料、饮水、集蛋、消毒到清粪整个饲养过程全自动化。此外,田瑞集团还研发了国内首栋6列12层集约化数字养殖装备,并在田瑞成功投入使用;与传统的4层蛋鸡养殖模式相比,每占地1平方米饲养数量由27只增加到85只,以饲养100万只蛋鸡规模为例,仅占地25~30亩,土地利用率提高60%以上,极大地节省了土地资源和土地建设成本。

“以往,要养殖15万羽蛋鸡,需要10余人一起才能完成。如今,我们的高层鸡舍配套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设备,轻松实现从蛋鸡喂料、饮水、调温到拾蛋、装箱、入库等全程智能化和自动化操作,仅需一名技术员工就能胜任所有的工作。”曲田桂说,经过实际养殖检验,这套智能化蛋鸡养殖模式相较传统模式,全程料蛋比可降低0.2左右,按照每个产蛋周期20公斤计算,可节约饲料4公斤以上。

作为临海城市,渔业一直是青岛的优势产业,如何耕海牧渔、如何向海洋要食物是青岛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国东海深处的海面上,一艘排水量13万吨、船长249.9米的渔业巨舰正在作业,它并非捕捞船,而是青岛国信集团的“国信1号”养殖工船。

青岛国信蓝谷公司副总经理刘鹏介绍,“国信1号”投资约4.5亿元,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黄条鰤等名优养殖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国信1号”在研发、建造和产业运营等诸多方面都开创了国际先例,率先探索海洋渔业养殖从近海走向深远海、从农业传统经营模式转向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方式和路径,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

作为全球首艘10万吨级以上的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船载舱养”模式,立足“大食物观”,坚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广袤的深远海。今年,两艘15万吨级“国信2-1号”“国信2-2号”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将交付运营。届时,青岛养殖工船总年产量将达1万吨。通过利用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为我国持续输入高品质蛋白供应。

现代设施农业打破了气候、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年生产。

青岛市大力推广设施农业的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模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依托智慧日光温室、智能灌溉系统、精准农业管理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业物联网、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构建“三业(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设施渔业)、五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设施农业发展布局,实施节能宜机型现代设施种植业、现代设施农业科技攻关等10大工程,有效克服了传统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推进了向现代农业要产量、要营养、要品质,为“36111”稳产保供体系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青岛全市设施种植面积达53.7万亩,建成规模化养殖场2700余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1处。全市25%的果蔬、90%的肉蛋奶和85%的水产品由设施农业提供,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列,连续三轮取得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等次,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等持续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已成为青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推进农业品牌化,打造优质“青岛农品”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途径之一。

青岛市通过实施品牌增值和融合增效策略,全市累计培育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58个,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0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227个,进一步巩固了“大食物观”支撑体系。

近年来,青岛市围绕打造中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城市的目标定位,创新路径打法,持续做强“青岛农品”。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291项,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多处。探索打造“质量安全”“智慧畜牧”等15个数字化监管场景,重点打造畜牧和农副食品加工2条千亿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产业链,强化要素支撑,擦亮农业品牌。

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苏本顺介绍,今年5月,在北京国际茶业展上,该局组织晓阳春、崂鼎峰、满园春等9家茶企组成崂山茶展团亮相北京展览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茶商及茶行业专业人士全方位展示崂山茶的独特魅力。去年,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7.58亿元。各茶企不断创新探索更为多元化的崂山茶产业链,为崂山茶品牌赋予更为丰富的价值。

“公司以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搭建产、学、研、商的合作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以科研成果赋能崂山茶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推动崂山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匡新说。

今年4月,山东省首条茶叶数字化生产线在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正式投入使用。这条生产线由多方联合,历经一年时间精心研发调试而成,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与连续化生产,茶叶全程不落地,保障质量安全。相较于传统茶叶生产高度依赖炒茶师傅个人经验,数字化生产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极大促进了崂山龙须茶在色泽、外形和口感上的标准化,确保每一批产品能保持高品质的一致性,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稳定、优质的品质体验,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柿柿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西红柿种植基地,记者走进大棚,里面的温度比棚外高了不少。“白天蓄热,晚上放热,确保西红柿一直处在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里。”该公司经理赵永大介绍。目前,崔家集镇西红柿设施栽培大棚总数达4500多个,面积2万余亩,年销售收入10.3亿元,带动村民年增收超6亿元。“崔家集西红柿”因独特的风味与上乘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系列荣誉。特别是当地生产的樱桃西红柿品种“釜山88”,酸甜可口、皮薄爆汁,最高可以卖到三四十元一斤。

青岛市建立的“36111”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仅能保证全市1044万市民的农产品需求,还出口到173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60亿美元。同时,培育出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22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青岛农品”品牌影响力连续6年进入全国“十强”,农产品线上线下和出口市场总额突破千亿元。

目前,青岛市共培育农产品品牌2.2万个,“青岛农品”连续六年入围全国“十强”区域公用品牌行列,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本地市场,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形成口碑效应。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青岛市“36111”稳产保供工程筑牢了“粮丰肉足”的民生根基,这座山海之城正以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为“大食物观”书写鲜活注脚。(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志华 郝凌峰 刘一明)

责任编辑:陈海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闪耀英勇之光 转自:云南日报“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马莲梅——闪耀英勇之光马莲梅(左一)和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团队...
上半年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省...     南宁市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图为秀美邕江。    本报记者宋延康 摄 ...
搭建对接平台 携手助你创业   本报讯(记者余秋兰)日前,2025年广西“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在南宁市启动。活动以“搭...
整治体育预付式消费纠纷 成都推...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整治体育预付式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 成都推出新平台 健身减肥、...
修建皇陵的人都被杀了,司马迁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陵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