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暑假过半,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仁济医院浦南分院)泌尿外科主任叶惟靖教授更忙了。作为国内知名小儿泌尿专家,他每次门诊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咨询包皮手术和尿道下裂问题的家长。“每年暑假都是小儿泌尿的就诊高峰,”叶惟靖说,“除了传统的包皮手术,现在家长对孩子的‘鸡鸡’发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了。”
包皮,开还是不开?
暑期以来,浦南医院(仁济医院浦南分院)的小儿泌尿外科门诊和手术量较平时大幅提高。七岁的小贝刚刚做完包皮手术,妈妈严女士松了口气:“暑假相对寒假休息时间要长很多,有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夏天穿衣服也比较宽松,在温度恒定的空调房内休息,对于伤口的愈合等都比较友好。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所以想赶紧把手术做掉。”
叶惟靖说:“针对没有发育完全的幼儿或青少年,我们更喜欢采用手工缝合的传统改良技术,要针对孩子‘小鸡鸡’本身的不同形状进行立体剪裁和个性化缝合,同时也可以纠正没有发现的问题,如血管的变异,这个还是非常常见的。这样的手术方法可以让孩子无痛和恢复得更快。”
“孩子包皮要不要割?”这是叶惟靖听到最多的问题。“只要有手术指征,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做包皮手术,但最好在青春期之前完成,最佳手术时间建议是4-6岁。”叶惟靖表示:叶惟靖强调,男宝出生时 90% 都是包茎,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三岁后,随着发育,包皮会慢慢松开,能翻开露出部分阴茎头。家长千万别硬翻,可能造成嵌顿,还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他说,如果有以下四种情况家长就要注意了:
一是随着男孩生长发育,包皮口仍然狭小,尿道口外露困难或者包皮勉强能翻过来,但很难再翻回去,甚至发生包皮嵌顿。
二是包皮口发生瘢痕化改变,比如颜色苍白和质地偏硬。
三是反复发作的包皮龟头炎,比如包皮红肿、疼痛、流脓。
四是排尿困难、费力、排尿时包皮鼓起,呈气泡状,一般就需要手术干预。
“但也有三种情况是不建议进行包皮手术的。”叶惟靖提醒,
一是阴茎畸形,如有尿道下裂、隐匿性阴茎等情况。不要贸然割包皮,因为包皮是阴茎、尿道修复的绝佳“原材料”;
二是孩子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等特殊疾病;
三是肥胖的孩子也不要轻易割包皮,必须经过专家评估。因为脂肪多、尺度难以把握。包皮割了之后“丁丁”可能会回缩进去,造成“肚脐眼样”改变,引起了医源性包皮狭窄,往往需要再次手术。
“尿道下裂”,用不用药?
“叶教授,我们是特意从安徽赶来的。给我儿子洗澡的时候发现他的‘鸡鸡’和蛋蛋很小很小,现在他都上小学了,实在等不得了,趁着暑假想来赶紧治疗。”一位妈妈焦虑地说。孩子确诊为先天性尿道下裂伴阴茎、睾丸发育偏小。
叶惟靖却先让她宽心:“先打 10 针,大概率能看到效果。”他问起 “孕期是否保胎过”,得到肯定答案后解释:“我用的药是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胚胎时期它能促进睾丸和阴茎发育。孕期缺乏就可能导致性腺和外生殖器发育不佳,甚至发生先天性尿道下裂等疾病。一般生殖器要等到青春期发育才会继续生长,中间它是几乎停顿的。那么如果我们用了绒毛膜促激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安全的刺激就相当于模拟男孩在胚胎时期的环境,让他的生殖器还有一个像胚胎时期一样的发育过程。”
作为国内最早探索这种疗法的医生之一,叶惟靖的临床经验证明,多数孩子治疗后生殖器会明显增长,为后续尿道修复手术打好基础。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安全注射HCG不会引起性早熟。
从伤口到全身的跨学科守护
叶惟靖有个名字叫“棒棒糖爷爷”,因为他的诊室里总是装着安抚小患者的棒棒糖,而他对小患者的关心,也是全方位的。
那个初二男生,做完包皮手术,叶惟靖俯身检查伤口恢复情况时,目光不经意扫过他的头顶——一小块头发秃了,露出光洁的头皮。再看孩子的身形,比同龄人矮了小半个头。他把男孩的情况记在心里,特意找到中医科主任汤璐敏:“这孩子不光要看好伤口,身子骨也得调调,你帮着看看?”
这是浦南医院泌尿科门诊的中医MDT(多学科)团队,汤璐敏负责手术后康复调理和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详细问诊后,汤璐敏判断孩子是“肾气不足 + 肝郁脾虚”:压力大影响胃口,进而阻碍发育和头发生长。她用“梅花针轻叩”斑秃处,配合甜菊味中药颗粒调理,一个多月后,孩子不仅长出新发,还蹿高了。
采访结束,叶惟靖给暑期就诊的家长提了个醒:手术别赶“末班车”,建议尽早检查评估;别轻信“一刀切”,是否手术、何时手术,必须结合孩子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判断;发育问题别拖延,无论包皮、尿道下裂还是生殖器发育迟缓,早发现早干预,效果更好。
原标题:《包皮手术档期排满!“小儿泌尿”迎就诊高峰,到底要不要开?》
栏目编辑:王蔚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