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花生育种取得突破
创始人
2025-08-02 07:01:37
0

本报讯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刘文标 代春兰) 7月31日至8月1日,我省举办首届优质花生品种田间集中展示、食味品质鉴评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

在位于平潭的省级花生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片,与会人员观摩花生机械化收获场景,现场评选出了5个田间综合表现优异花生品种,分别是泉红花1号、泉花24号、泉花27、闽甜花171、泉花557。通过现场鉴评,活动还评选出了10个食味品质优异花生品种,其中5个由我省科研单位选育,分别是泉花27、福红花21、福花0947、莆花60、龙红花2号。在福州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等专家,围绕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作专题学术报告。

花生是我省第三大粮油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花生产业发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花生关键种源核心攻关,以及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

记者从活动上获悉,我省花生种业取得系列成果。全省引进、收集花生种质资源300多份,通过诱变或辐射方法创制出一批高油酸、高蛋白、抗黄曲霉、耐低钙的优异新种质,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破译了四倍体栽培种花生复杂基因组精细结构,为花生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亲本资源和新的选育技术。

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我省相继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抗病、专用花生新品种,30个花生品种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在高蛋白、抗黄曲霉、高油酸花生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一些突破。其中,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及泉州分院的花生科研团队,育成了国内第一个抗黄曲霉侵染的品种抗黄1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省开展系列跨区域防汛实战演练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刘璐报道 深不见底的水面上,几间写有“麻辣龙虾馆”“蚝...
刘冬梅:白洋淀“水医生”   本报记者 韩梅  通讯员 心盈  早晨6点,万物仍在沉睡,刘冬梅匆匆赶往烧车淀。几只水鸟滑过水面...
【这些暖心故事127】“去我家...   【这些暖心故事127】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雨欣  7月26日夜,北京密云冯...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本报北京8月2日讯(记者勾明扬)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6万...
持续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 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业形式多样化,需进一步健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