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伟在病房中检查患者情况。
受访者 供图
作为缓冲的树木断枝仍在。
项炜 摄
7月31日,三湘都市报微博主持的#湖南一女子30楼坠落奇迹生还#话题冲上全国热搜,引起热议。
8月1日,三湘都市报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获悉,创造生命“奇迹”的女子今年27岁,坠落时所处楼层实际为35楼。百米高度坠落,死亡率接近100%,她是凭什么突破生命极限?恢复情况如何?记者追踪采访,了解“奇迹”背后的故事。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项炜 通讯员 乔木 彭景舆 杨龙 彭欣蕊
回顾:27岁女子35楼坠下奇迹生还
6月10日清晨5时,27岁的女子从长沙某小区35层楼高空坠落,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经过50余天的救治,顺利恢复神志。
入院时,患者从头到脚都有非常严重的损伤,有脑颅内出血、脑挫裂伤,颈椎损伤,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颅骨骨折,肝破裂、胆破裂、膀胱破裂、肾脏破裂,骨盆多发骨折、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等。
入院后,医院麻醉科、骨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的教授们紧急联手,开启了一场历时14小时的手术。
手术十分成功,随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之后再次接受了10多次手术,病情才稳定下来。目前患者已经转出重症医学科,转入烧伤科治疗。
医生:两次缓冲为女子赢得“生机”
“大概在我们这边治疗了30多天的时候,患者的神志慢慢恢复,我们觉得非常欣喜。”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邢伟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ICU中医生就开始给患者做功能康复锻炼,患者的意识水平、肢体活动都挺好,“还可以用手写字”。
邢伟介绍,女子后续还需要接受植皮、康复等治疗,但预后良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35楼的高空,坠落死亡率接近100%,她是如何突破生物极限的?对此,邢伟表示,患者在坠落过程中,曾有过两次缓冲,一次是较高的树,一次是矮的灌木,正是这两次缓冲,为她赢得“生机”。
此外,医院的精准应急、施救也有很大的关系。入院时医院急诊科及时“摇人”,呼叫多个学科大佬全院会诊,无缝协作确定救治方案;14个小时手术同步处理颅脑、胸腹、骨盆损伤,避免术中死亡;重症监护精细化,呼吸机的合理使用,感染的控制;以及后期的康复支持,及时转入烧伤科治疗,每一步都精准操作,为生命奇迹的发生给予了医疗支撑。
同时,女子年轻,身体机能旺盛,恢复能力强,抗感染能力强,也是其能够恢复的原因之一。
释疑:百米高空坠落生还有多神奇
从百米高空坠落,生还概率极低,医学上属于“奇迹级”事件。有多神奇?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天顶校区)物理教研组长刘静雅通过一组计算给出答案。
百米高空坠落冲击力有多大?35层楼约105米高,无阻力情况下,自由落体下落时间大概4.6秒,考虑空气阻力,时间略有增加,大概是5到8秒。
当物体从105米高度下落时,实际落地速度约为40-50米/秒(144-180公里/小时)。
“可以想象为,时速180码的车辆撞上墙壁。”刘静雅表示,没有缓冲的话,女子几乎毫无生机。
实地探访:4米多高树木立大功
8月1日12时,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事发小区实地探访。小区共有9栋,每栋层高均为43层,管理较为严格,业主需要刷卡才能进小区及入户门。
采访中,小区多位居民表示,坠楼女子与男友共同合租在小区6栋35楼,6月10日凌晨5时左右,女子坠楼,“她男友大喊‘救命救命’,并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知情者证实,女子坠楼处确实有一棵较为高大的树木作为缓冲,随后女子掉落在灌木丛中。事发不久,救护车和医护人员来到现场。直至7时,地面仍有明显血迹,随后小区物业将地面清理干净。
在事发楼栋下记者看到,女子跌落处摆放着写有“玻璃爆裂,请勿靠近”的警示牌以及拉起的警示带。一旁作为第一缓冲的树木断枝仍在,树冠距离地面约4米多高。小区居民及物业均表示,对坠楼事件具体原因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