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柯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城市更新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公共服务的完善,更需留存城市文化脉络,打造城市经济新增长点。正在加速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衢州,城市发展已步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关键时期。衢州要科学洞察城市发展趋势,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产业转型,为增强城市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筑牢根基。
一、城市更新,要规划先行
科学规划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基石。衢州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要立足城市的整体定位与长远发展目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充分结合城市体检评估结果,精心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建设与无序开发。对于老城区,应着重考虑如何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增强其宜居性;对于智慧新城等新开发区域,要注重前瞻性规划,融入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区。在推进更新项目时,严格按照规划有序实施,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保障城市更新行动沿着科学、合理的轨道稳步推进,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利用。
二、城市更新,要智慧赋能
在数字化浪潮下,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要借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城市更新,构建智能高效的城市生态。依托物联网技术,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城市运行的“神经网络”。在地下管网、桥梁、路灯等设施部署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运行数据。例如,供水管网安装传感器能快速定位渗漏故障,减少水资源浪费与道路塌陷风险;桥梁设置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通过振动、位移数据评估安全状况,为预防性维护提供依据,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基于物联网设施构建智能交通系统,能有效缓解拥堵。在道路路口部署高清设备,结合车载数据实时采集交通信息,利用大数据与AI算法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高峰时段优先保障主干道畅通,智能引导车辆分流;搭建智慧停车平台整合资源,方便车主查询预约;精准调度公交,提高准点率与服务水平,鼓励绿色出行。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可提升治理效能与服务质量。衢州需整合政务资源,搭建统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减少市民跑腿次数。引入AI客服,高效解答咨询。同时,将数字化融入民生领域,依托城市大脑建远程诊疗平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用大数据定制教学方案与学习资源,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
三、城市更新,要转换动能
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中,衢州应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通过引入AI产业、发展低空经济、创建古城5A景区等动能转换举措,培育城市新增长点,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注入动力。引入AI产业,可抢占发展先机。依托城市更新释放的空间,规划AI产业创新集聚区,打造“产学研用”平台。设专项基金,以租金减免、研发补贴吸引头部企业与科研机构入驻,建智能算法实验室;深化与高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与人才孵化中心,构建人才培养链条。推动AI与传统产业融合:制造业引入AI质检系统,借图像识别实现缺陷检测;农业推广AI精准种植系统,结合传感器与气象模型自动调控灌溉施肥,降本提产。发展低空经济,能开拓增长新空间。借城市更新完善低空基础设施,构建全域飞行网络。出台政策鼓励物流企业与无人机厂商建“城区-乡镇-村落”三级配送体系,解决山区物资投送难题。创新低空旅游,开发直升机观光、无人机表演等项目;布局上下游产业,引入无人机研发制造、航空培训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规模化发展。创建古城5A景区,激活文旅动能。深挖文化资源,通过实景演出、礼仪体验等项目展现儒家文化;建非遗创意街区,延长消费链。在水亭门打造“夜经济活力区”,结合灯光秀营造消费场景;针对亲子客群开发“研学小镇”,将古城变成户外教育基地。强化智慧旅游,开发集成导览、购票等功能的专属APP,用AR/VR复原历史场景,设智能信息屏实时展示客流等信息,实现“一部手机游衢州”。
四、城市更新,要赓续文脉
衢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与传统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灵魂,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要将守护文化根脉作为核心使命,让历史文脉在时代发展中绵延不绝。首先要夯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深入开展全域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古遗址、老建筑、非遗技艺等文化家底,精准标注其分布、价值与保护现状,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实行“最严格保护”,严禁破坏性开发。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明确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的边界与管控要求,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原样保留街巷肌理、建筑风貌与生活气息,让城市记忆的载体得以完整留存。要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探索“保护—利用—传承”的良性循环路径,将闲置的历史建筑改造为南孔文化博物馆、非遗传承工坊、民俗体验馆等公共文化空间,让老建筑在承载新功能中焕发新生,延续文化叙事。
五、城市更新,要生态宜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衢州在城市更新中,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加快城市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的更新改造,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与排水防涝能力,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大对城市公园、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的建设与保护力度,增加城市绿量,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例如,建设更多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让市民能够便捷地亲近自然;保护与修复城市湿地,发挥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新建建筑中,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与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同时,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完善的城市慢行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降低城市碳排放,营造清新、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让衢州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态家园。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关乎衢州的长远发展与市民的福祉。衢州要以科学的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让城市在更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作者单位:衢州市政府咨询委)
上一篇:我市启动创业驱动就业三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