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产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
一批重20吨的可食仙人掌叶片
经昆明海关所属天保海关检验合格后
在其监管下发往东南亚国家
据悉
这是全国首票出口可食仙人掌
海关人员查验仙人掌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 供图此次出口可食仙人掌叶片
产自文山市庄子田村
近年来
该村因地制宜发展可食用型仙人掌产业
成为全国仙人掌种植面积最大
产值最高的村
庄子田村一角 李彤 摄谁能想到
这个如今被连片仙人掌染成绿色的村庄
曾经80%以上的土地
都是光秃秃的石漠化山地
从“石进人退”到“绿进石退”
地处石漠化核心区的庄子田
到底有何逆袭密码?
小布带你一探究竟
石头缝里长出“金果果”
和文山州很多喀斯特地貌的村庄一样,庄子田村石漠化严重,土地生产能力弱。长期以来,庄子田小组的村民一直靠外出打工谋生。
要致富,得发展产业。2021年,在“归雁工程”的回引下,常年在外做生意的鲁春红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组长,带领全村搞发展。
鲁春红对产业发展有着敏锐独到的眼光:村里的土地产值低,种不出什么好庄稼,唯独仙人掌,村里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有的仙人掌树龄长达40多年。仙人掌耐瘠薄、抗干旱且投入低,回报期短、见效快,市场需求颇为旺盛,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大幅缓解水土流失,提高保土保肥能力,一举两得。
绿油油的连片仙人掌 李彤 摄选定了产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土地。庄子田村小组注册成立了庄子田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全村1600亩石漠化土地免费流转到村集体,规划种植仙人掌。
在合作社的规划下,庄子田村科学设置种植区域,与群众签订“定向种植+订单收购”发展合同,合作社免费发放种苗、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按定价统购统销,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网格管理“织就”共富网
仙人掌是“懒人庄稼”,栽下就能活,可庄子田的石旮旯地,无法实现机械化耕作,栽苗、种苗、管理需要大量人工,如何将零散的劳动力凝聚起来?“一靠党组织引领,二靠创新经营方式,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鲁春红道出了其中秘诀。
改革经营管理方式,鲁春红带头将整合的土地重新划分给听从村集体管理和技术指导的村民种植。重新分配后,居民小组按12户至15户被划分成8个网格,推行党员联系户、党员中心户制度,由8名年轻党员搭配8名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组成包片小组,分片开展挂联宣传、技术指导、包户服务,形成了一户带一片、多片带整体的发展格局。
庄子田村等待出售的仙人掌叶片 尹馨 摄同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股权式”整合化运作,动员群众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集体经济合作社,除了种果的收益,按照“235”分配机制提取年终收益,即20%作为产业后续发展资金和村集体收益、50%由土地入股面积占比返利农户、30%由全体村民共享,确保人人有收益。
仙人掌串起“吃住行游购娱”
为推动仙人掌从特色产品升级为特色产业,庄子田村除引进精深加工外,还通过发展鲜果采摘农家游,以此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22年,村合作社申请成立文山菁啊妞农业有限公司,为产业发展提供产销研一体化综合服务。2024年,村里启用了上海援建的4000平方米仙人掌果加工厂,对仙人掌果进行分选、清洗、冷凝、包装加工,不断优化销售、仓储、运输等环节。
在打通供应链的基础上,庄子田村加强与西南林业大学等合作,培育精深加工产业,研究开发仙人掌冻果干及含片、仙人掌粉、仙人掌酒、仙人掌酵素等衍生品,累计研发仙人掌系列产品10余种,提升产品价值链,让仙人掌产业提档升级。
仙人掌宴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 供图
做好农旅结合文章,庄子田的土特产不愁卖。一方面,庄子田村把仙人掌种植与养生、乡村休闲功能、彝族文化叠加创新,按照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村内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拓展“仙人掌+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绿养山、以山养农,以绿促旅、以旅兴村发展格局。
2024年,庄子田村共栽种仙人掌5000余亩,累计销售仙人掌果500吨,销售收益900余万元;仙人掌叶片1000吨,销售收益300万元;仙人掌花10吨,销售收益100万元;仙人掌蜜油600公斤,销售收益72万元;仙人掌衍生品加工年产能达300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73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72万元,户均增收10万元,促进就地就近就业387人。
2025年,庄子田村仙人掌鲜果产量预计超800吨,产业链综合产值向2400万元迈进。
今年7月,庄子田村举办了以仙人掌为特色的首届文化旅游节中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小小仙人掌
绿了荒山,富了群众
短短5年间
庄子田村就蝶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还被评为3A级景区
闯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的
乡村振兴之路
这片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绿洲
用昂扬的精神风貌书写着——
原来荒山真的能变“金山”
这样的乡村振兴故事
实在动人
部分内容整合自云南日报
资料:文山州委宣传部
信息员:谢思思
编辑:马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