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师浩 张森虎
盛夏子夜,解放军驻疆某部施工阵地机械轰鸣、烟尘弥漫。机械驾驶室内一名老兵持强光手电照向施工面,用沙哑的大嗓门叮嘱操作手:“一定要将误差降到最低!”
老兵名叫雷耀明,是该部技师、二级军士长,他正在带队执行某施工任务。入伍以来,雷耀明始终像钉子一样铆在施工阵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阵地铁人”。“八一”前夕,他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雷耀明所在的连队曾经被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荣誉称号,连队官兵个个顶呱呱、过得硬,雷耀明更是出了名的“硬骨头”。
一次施工任务,机械突然抛锚,仪表各项数据显示正常,机械却无法动弹,修理工换了好几波却始终找不出问题。刚下夜班的雷耀明闻讯后,立即赶了回去。经过判断,他决定对装备的零部件逐项排查。几十吨重的铁家伙,零部件数不胜数,单是配件目录就有600多页。从早晨8点到次日早上6点,雷耀明一直趴在机械上,饿了就吃点压缩饼干、渴了就喝口矿泉水。经过22个小时的抢修,故障终于排除。看着机械又“嘟嘟”运转起来,战友才意识到,雷耀明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没有吃一口正经饭,他“铁人”的名号也就此叫开。
这些年,雷耀明几乎把连队的工种岗位干了个遍,熟练掌握并精通工程维护、机械操作与维修保养等多种专业技能。一次,雷耀明听闻兄弟连队某机械液压臂在伸缩时频繁出现故障,三两天就要进行维护,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更换配件后,仍得不到根治。就在单位决定返厂维修时,雷耀明站了出来。
“施工装备变化快、技术更新快,光吃老本怎么行?困难面前就要主动出击!”经过三天两夜的捣鼓,雷耀明终于找到问题症结,向厂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彻底解决问题。
“兵越当越老,技术越来越新。唯有不断钻研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雷耀明说。
近年来,随着国防施工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雷耀明学习的步伐一刻也不停歇。入伍时仅有初中学历的他,不仅自修了大学本科课程,还时常利用探亲休假等时机到地方培训机构、机械工厂参观学习,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去年,单位引进某新型装备,为尽快使装备发挥效能,雷耀明带领班组人员日夜研究。经过连续数天反复操作实践,雷耀明给新装备量身打造出一套全新的施工流程,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解决了零配件损耗高的问题,使新装备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如今,雷耀明已服役超过20年,但他始终长期扎根在施工一线。班里的年轻同志对他说:“雷班长,你都是老同志了,怎么还这么拼呀?”他回答:“只要穿着这身军装,还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做到‘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