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检察官赴西北边疆哨所开展法治服务。
深夜的西北边陲,大风裹挟沙砾敲打着某边疆哨所的窗户,连队学习室里却灯火通明。此刻,军士小王手握电话听筒,随着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检察官杨改革的一番讲解,小王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
“杨检察官,家里的事情压了我好久,今天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小王哽咽着说。
今年5月,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开展“法护边疆,情暖兵心”送法进军营活动,一支由军事检察官组成的“检察服务小分队”,蹚戈壁、冒风雪,深入边陲腹地多个哨所,将专业、务实、贴心的法律服务送到戍边官兵心坎上,赢得边防官兵的赞誉。
边疆的安宁系于军人,军人的牵挂系于后方。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驻守祖国边疆,每一名检察官都热爱新疆这片热土,为边防官兵当好法治后盾、解决后顾之忧,早已成为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次赴边送法,检察官身上背负的,不仅有厚厚的法律书籍,更有解决官兵急难愁盼的执着与坚守。
军士小王来自四川。前不久,小王家的木质房屋因邻居小孩玩火被焚毁了一部分,家人还在救火中受了伤,但邻居不愿赔偿,两家因此产生矛盾。家人的焦虑让远在边疆的小王寝食难安。一边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职责,一边又牵挂着家人的遭遇,小王深感无力。就在此时,“检察服务小分队”来到小王所在的哨所,小王向前来开展法治服务的杨改革倾诉了烦恼。
“家里人应立即报警、固定财产损失和伤情证据、申请村委会调解、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作为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特殊保护。”杨改革耐心倾听后,帮助小王分析了这场纠纷的性质。
“原来有这么多途径可以解决,在法律上我家是占理的。”小王的眼神明亮了许多。杨改革向该院领导进行了汇报,建议协调启动涉军维权绿色通道。
“杨检察官不仅讲清了法理,还教会了方法,更让我感受到组织的力量。这件事终于能放下了。”小王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另一个哨所,军士小李正在为即将退役回乡可能产生的创业法律风险而担忧。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检察官文力结合民法典和退役军人保障法,用创业案例给小李上了一堂“避坑指南课”,重点分析了合同签订、股权分配、债务风险等注意事项,并提醒小李不要轻易尝试不擅长、不熟悉的行业。“文力检察官讲的都是我们退役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实例,非常实用。”小李认真地将法律知识要点记满了笔记本。
针对官兵普遍关心的民间借贷纠纷、婚姻财产保护、正当防卫认定等问题,检察官们融入案例,生动地给官兵进行讲解。同时,该院还把近年来12309军事检察服务热线解答的官兵涉法涉诉问题,印成《你问“检”答》小手册供官兵学习参考。
多年来,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的普法之路绵延2000余公里,帐篷里、哨位旁,甚至是执勤间隙,官兵们都可以随时拉着检察官聊上几句。一个个具体问题得到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一份份法律服务手册被分发到官兵手中,小小的“法律咨询台”成了边疆哨所最热闹的地方。
“边疆哨所常年风沙肆虐,条件艰苦,部队驻地大多偏远荒凉,生活单调。官兵的困难不能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戍边,是我们军事检察官服务强军兴军事业的应有之义。”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检察长说。
每一次法治服务途中,历经的风沙凛冽与骄阳炙烤早已成为常态,经常让检察官们嘴唇干裂、皮肤黝黑,但看到官兵释怀的笑容和戍边守防的身姿,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动力。“法护边疆,情暖兵心”,是生动的法治宣讲,更是深入兵心的生动实践,也是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一代代检察人扎根边陲、传递法治温度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