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 孙畅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巍峨丰碑。在14年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以血肉之躯熔铸了东北抗联精神。不仅深深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品格,更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砥砺前行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深刻历史启迪。
政治品格:以理论清醒铸牢斗争思想根基
东北抗日战争作为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持久战,历经艰难险阻而最终取胜,其核心支撑在于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所秉持的坚定抗战意志与顽强斗争精神。在极端恶劣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将士凭借对民族解放事业的赤诚忠贞与无畏品格,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存困境。面对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端自然条件与日伪军重兵围剿的双重高压,东北抗联将士展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体现了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实践动能。东北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间所彰显的坚定政治信仰与顽强斗争意志,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人格化表征,是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实践。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斗争与战争在政治属性上具有高度相似性,要求我们善于从政治上把方向看问题、从根本上察大势抓大事,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提升驾驭全局的斗争能力。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将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破解深层矛盾作为斗争的着力点,在持续斗争中淬炼能力、推动发展,显得尤为迫切。这要求我们:“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新征程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自觉与能力自信至关重要。必须以理论清醒保障政治坚定,深入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髓,不断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使科学理论在斗争中充分释放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与精神力量。
斗争本领:以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境中创造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游击战术,其深层逻辑在于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军事转化。其战术精髓在于实现了战略判断的宏观视野与战术决断的精准操作之间的辩证统一,彰显了高超的斗争艺术。这种在血与火考验中凝练的斗争智慧,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有效应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法论镜鉴。
当前,我国面临的伟大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系统性,涵盖反腐败、意识形态安全、反贸易保护主义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斗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呈现出多维联动、深度耦合的复杂格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等领域的矛盾与挑战相互渗透、彼此交织。这种盘根错节、纵横交错的局面,深刻揭示了斗争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超越单一线性思维,深刻把握其内在规律与运行机制。斗争艺术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识别矛盾本质、科学预判风险演化、灵活运用策略方法。在新兴斗争领域,亟需汲取东北抗联“长期坚持在敌人后方”所蕴含的战略韧性。一方面,构建前瞻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高效能应急处置预案库,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另一方面,弘扬东北抗联将士“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所彰显的极限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与战略优先保障精神。在关乎国家发展命脉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等战略领域,应着力构建和完善创新机制,将底线思维切实转化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制度韧性与治理效能。锻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斗争本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底线思维,以此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既包括在复杂局面中保持战略定力与战略耐心,避免因一时一事而动摇根本方向;也要求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全局性工作中,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精准把握斗争的时、度、效,从而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
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斗争之基
作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战,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东北抗联将士用决心和斗志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说,东北抗联的斗争史,即是一部生动而深刻的群众工作史,其揭示了东北抗日联军把人民立场作为斗争根本出发点。从旨在保存革命力量的“火种计划”,到建设稳固根据地的“红地盘”实践,再到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的“满缸运动”等创新举措,东北抗联将士通过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成功构筑起全民抗战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生命之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人民群众路线。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党进行一切斗争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新时代党锻造斗争品格,必须要赓续“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群众路线传统。首先,斗争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合理诉求;其次,斗争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是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的不竭动力所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力量发掘出来;最后,斗争惠及人民。继续坚持民生优先,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凝聚斗争伟力。
上一篇:暑期防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