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水稻看苗诊断技能竞赛决赛田间开赛
“庄稼医生”拿板尺 检测长势“开处方”
南报网讯(记者 刘全民 实习生 赵璇) “比赛开始!”昨天下午2点半,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2025年度南京市职工技能竞赛水稻看苗诊断技能竞赛决赛在江宁区湖熟现代农业产业园火热上演,50位“庄稼医生”手拿板尺、脚穿雨靴,顶着细雨步入稻田,现场为水稻生长精准“把脉”。
在半个小时的观察期里,选手们穿梭于青翠稻田,在指定田块里严谨测量株高、株距、行距等关键数据,从水稻叶色、分蘖状态、根系发育、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并完成记录。
“这次参加比赛,既是为了检验自身的技术水平,也是希望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种植技术。”参赛选手、浦口种粮大户邵立昌一边弯腰测量水稻株高、行距,一边认真记录数据,“这两天台风过境,要关注水稻群体长势是否均衡,同时注意追施穗肥,苗匀、苗齐、苗壮才是高产的基础。”
据了解,此次参赛选手主要来自我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代表等。“现在水稻处于搁田期,参赛人员既要观察土地软硬度,也要注意水稻叶片颜色变化,这是判断水稻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市农技推广站推广研究员吴桂成介绍,选手们通过田间现场查看、采集数据,随后回到室内整理数据、诊断水稻长势,针对性“开处方”,用书面文字形式提出下阶段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控等田管措施。
30分钟的田间诊断结束后,选手转入室内进行理论考核。“这次比赛加入了室外苗情诊断环节,更贴近实际生产需求。”高淳区农技推广站副站长许梦视也参加了比赛,这位已从业13年的“老农技”坦言,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能有效提升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能力水平。
水稻是南京的主要粮食作物,今年种植面积约130万亩,科学精准的技术指导,可有效助力水稻稳产高产、农民丰产增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服务能力,为端稳“金陵饭碗”提供坚实农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