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揭牌成立。7月30日,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下称“启源公益基金会”)揭牌成立。该基金会由市国资委担任业务主管单位,联合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国投公司等16家市属国企共同捐赠发起,是全国首个由国资主导设立的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
启源公益基金会以“汇聚国资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助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宗旨,专门资助前瞻性、颠覆性的基础研究及其相关转化,重点支持青年人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和概念验证,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据悉,启源公益基金会重点关注四个领域:一是攻坚“卡脖子”,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重点支持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创新项目;二是探索“无人区”,聚焦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等前沿基础学科、交叉融合领域,支持一些创新性强、争议大、风险高、无共识项目;三是贯通“转化链”,链接创新场景、孵化器、产业基金等各类资源,汇聚科学家、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力量,打通“实验室”到“产业端”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培育“生力军”,重点支持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强化对青年人才的早期资助,用公益力量为科技人才“托底”。
启源基金会的发起方涵盖金融、制造、能源、消费等多领域,形成“跨行业、全链条”的协同效应。例如:上海国际集团利用金融资本优势,设计“基础研究+产业投资”的复合型基金产品;上海隧道工程将地下空间开发需求转化为地质探测技术攻关课题;太平洋保险,通过保险产品创新,为高风险研究提供风险对冲方案。
未来,启源公益基金会将通过产学研联动、跨资源整合、揭榜挂帅等方式,将企业的“创新痛点”转化为“资助清单”、“公益投入”转化为“产业价值”、“单点突破”转化为“生态共建”。
揭牌仪式上,上海国资国企20个基础研究需求对外发榜,覆盖免疫治疗、蛋白定量技术、人工智能药物设计和算力调度等领域。
启源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在科技公益领域迈出里程碑式一步。从“卡脖子”技术攻坚到“无人区”探索,从青年人才托底到全球创新生态构建,这一国资首创模式正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上海方案”。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