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傍晚,锦江两岸灯火初上。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操场,夜跑团把配速灯绑在手腕,点点荧光连成一条流动的星河,越跑越亮。同一时间,太升路写字楼7楼“砰砰”作响。咖啡师梁玲戴好拳套,3分钟高强度打靶后,喘着粗气大笑:“爽!比做100杯拿铁都解压!”
7月29日,城南兴隆湖浪速运动码头,体验皮划艇运动的市民穿好救生衣,双手握桨,往湖中心划去。
离湖30公里外的DDS潮汐冲浪工厂里,人造浪卷出完美弧线,12岁的李奇洲稳稳站上浪尖“踏浪而行”。如今,这项原本属于海滩的运动在城市空间中变得“触手可及”。几百米外的丘山攀岩馆同样是灯火通明,自去年9月开业,会员已破千,7月25日客流仍过百。随着攀岩入奥、入世运会,中国登山协会最新报告显示,成都的攀岩场馆数、爱好者数均为西部第一。舞蹈同样火热。成都拥有3万名固定舞者,国标、拉丁、街舞样样受追捧。成都市雅士拉丁舞艺术培训部负责人马福春说:“在成都,我们一年要举办40多场民间跳舞大赛。”
新潮运动更具社交属性。飞盘局刚散,队长就在群里甩链接:“世运会软式曲棍球门票已锁,下周团建继续!”桨板群里有人晒图:“划艇半年,今天我脱了单。”在运动中人们收获满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小峰 摄影报道
上一篇:“昆仑石刻”的读者是谁?
下一篇:暴雨过后打响玉米“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