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吕丽报道 农村地区不能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避风港”。记者7月31日获悉,今年大连市市场监管系统聚焦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痛点,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零容忍”严打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已立案查处84起违法案件。
近日,瓦房店市永宁镇某食杂店因销售未经检疫羊肉且超范围经营被立案查处,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没收未检验检疫羊肉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记者了解到,肉制品、食用油、酒类、调味品等是农村地区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种,大连市全链条治理,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农村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全面排查隐患,重点整治原料污染(使用非食品原料)、知假造假(无证生产、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紧盯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小散经营主体(食杂店、便利店等)及食品批发商等重点对象,建立农村地区食品批发商台账,督促批发商做好临期食品回收,加强监管冷链食品储存条件和环境,实施源头管控,确保食品全链条可追溯。同时开展拉网式检查,清理“三无”、过期、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和海洋发展部门加强执法合作,重点打击违法使用禁限(停)用药物,常规药物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相关违法行为。
截至目前,大连市已累计检查农村食品生产、销售主体3514户次,发现各类问题248个,立案查处84起违法案件,收缴131余公斤假冒伪劣食品,罚没款117万余元,责令84家企业整改,责令停产停业1家,督促平台删除违规食品信息7条。
上一篇:志愿服务进社区